史上著名的阳谋,众人明知前面是陷阱,但又不得不往里跳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少不看《红楼梦》,老不看《三国演义》。红楼讲的是爱情故事,而三国当中,书中每章节都使用阴谋诡计。《三国演义》中使用阴谋诡计的事太多,为人处世时,一不小心就会被人算计。有时哪怕知道对方给你下套,但迫于各种形式,只能继续往下跳,这也被称作“阳谋”。而中国五千年文明当中,最知名阳谋,毫无意外就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史上著名的阳谋,众人明知前面是陷阱,但又不得不往里跳。
史上著名的阳谋,众人明知前面是陷阱,但又不得不往里跳
文章插图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主要目的是为了集中中央权力,分散地方诸侯实力。过去每个朝代为了笼络大臣,方便管理国家,都会封王拜将。根据功劳大小,授予不同爵位,这关系到大臣们以后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有些爵位能惠及到五世子孙,后人享受荣华富贵。当时主要的受益者是嫡长子,其他儿子则很难获益,有的可能一辈子都被嫡系打压。同一家族的其他人,面对这种情况,哪怕再不服气,也是无可奈何。这种情况下,导致嫡长子成为众矢之的。就因没投胎在嫡母肚子当中,就要受到这么不公平对待。而汉武帝推出的推恩令,本意就是笼络旁支,让他们与嫡长子不站在一条线上。
史上著名的阳谋,众人明知前面是陷阱,但又不得不往里跳
文章插图
汉高祖刘邦,当年杀白马立誓言,非刘家子孙不能封王。这么做的本意是江山稳固,那些诸侯王国都姓刘,为便于统治就赋予他们很大权利。但随着时间的增长,诸侯势力水涨船高,威胁到中央的地位。吕太后当年大肆屠杀刘氏子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怕造反。如何限制打压膨胀的诸侯势力,是每一任统治者在位期间必须考虑问题。
史上著名的阳谋,众人明知前面是陷阱,但又不得不往里跳
文章插图
汉文帝当时采纳名臣意见,小范围削弱诸侯势力。但这么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等到汉景帝时期,决定接受晁错的建议积极削藩,但没有想到引起诸侯激烈“反弹”,最终武力平叛解决。虽然汉景帝平定了叛乱,不过诸侯国实力依然存在,统治者有种如鲠在咽的感觉。
史上著名的阳谋,众人明知前面是陷阱,但又不得不往里跳
文章插图
这个问题到汉武帝时期,越演越烈,双方矛盾相当严重,当时外面还有匈奴不断骚扰,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江山岌岌可危。汉武帝为解决问题,下定决心加强中央集权,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间。这时大臣主父偃向君王建议,大力推行推恩令。
史上著名的阳谋,众人明知前面是陷阱,但又不得不往里跳
史上著名的阳谋,众人明知前面是陷阱,但又不得不往里跳
文章插图
具体内容就是,在诸侯王死后,帝王允许他将封地进一步划分。长子继承诸侯国王位,其他子弟还可以获得一部分土地,不受到原诸侯国管理。这个消息对于诸侯其他孩子来讲,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各地纷纷上表请奏,把那些大的诸侯国分成好几十个小国。本身这种政策是明晃晃阳谋,诸侯嫡长子是有苦难言。
史上著名的阳谋,众人明知前面是陷阱,但又不得不往里跳
文章插图
以往不分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家族内部矛盾,其他儿子作为分支只能辅助嫡系。如今汉武帝玩了这么一出,直接进行内部瓦解。这么做保住大部分利益,本家实力大不如从前,哪怕嫡长子不同意这么做,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除一些有识之士看出玄机,大部分人都欣然接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