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图报,要有自己的原则,而不是盲目去报


“施惠勿念 , 受恩莫忘” 。 施于别人的恩 , 不要挂念;受到的恩惠 , 不要忘记 。
我们从小就接受“滴水之恩 , 当涌泉相报”的教育 , 随之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不知恩图报的人肯定是人品不好的人 。 他们就像“农夫与蛇”的故事里 , 那条被农夫所救 , 却最终咬死农夫的蛇 。
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 , 有时候“知恩不报”也许是一种“迫不得已” 。
知恩图报,要有自己的原则,而不是盲目去报
本文插图
一 , “知恩图报”不应该成为道德绑架
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事:
每年的10月份 , 他原来工作的公司都会组织一次离职员工聚会 。 私下里 , 许多员工把这次聚会称作“感恩会” 。
感恩公司给大家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 即使已经离职 , 但大部分人还在这个行业里打转 , 靠的都是原来在公司时的根基和人脉;
感恩公司给予大家不错的待遇 , 不仅能养家糊口温饱不愁 , 许多人还买房买车生活小康;
……
有一年 , 公司遭遇经济危机 , 许多人以为不举办聚会了 。 毕竟 , 组织一次聚会 , 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要耗费不少 。 但出乎意料的是 , 聚会照常进行 。
那一年的聚会上 , 公司用一大半的时间对一名离职员工进行表扬 , 剩下的时间是对公司“歌功颂德” 。
这位离职员工听闻公司遇到困难 , 直接借给公司100万 , 还主动提出给公司担保贷款 。
听到这位员工对公司的“报恩” , 许多现场的人看似平静 , 但其实早已如坐针毡 。
总喊口号说公司对自己有恩 , 当公司有难 , 自己能坐视不理?
可实际上 , 并没有几个人像那位同事一样 , 拼搏出了一份不错的事业 。 甚至有的人 , 其实日子过得很紧张 , 只是强撑着一副光鲜的皮囊 , 假装日子红火罢了 。
知恩图报,要有自己的原则,而不是盲目去报
本文插图
有了同事的开山劈路 , 在公司的情感渲染下 , 许多人陆续走上台 , 为公司提供经济资助、渠道资助 。 而那些没钱没权 , 生活仅能自足的人 , 只能坐在台下尴尬地沉默或者低语 。
公司确实对许多人有恩 , 大家也没有忘记 , 但这种大幅度的暗示 , 却让许多人感到压力和反感 。
是他们不想报恩吗?也许并不是 。 他们只是目前还没这个能力和条件 , 但当时的现场情况 , 却让无法报恩的他们 , 陷入一场“人品危机” 。
眼看着这两年的聚会 , 人越来越少 , 许多人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推托着不去参加了 。
因为每年一次的“恩情牌” , 就像提醒大家“你还有一份债没有还 , 千万别忘记”一样 , 压的许多人喘不过气来 。
“知恩”是根植于内心的一种美德 , 而不应该成为凌驾于人生的负担 。
背负着像债务一样的恩情 , 总有一天会心生疲累 , 想要卸掉它 。
本来都“知恩” , 只是因为现实境遇的不同 , “图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已 , 但偏偏被这些隐含的暗示 , 置双方关系于微妙的境地 。
知恩图报,要有自己的原则,而不是盲目去报
本文插图
二 , “知恩图报”要有自己的原则 , 而不是盲目去报
人这一生 , 不免会人于恩 , 也不免要受人之恩 。
其实有些恩 , 不是我们不报 , 而是暂时报不起;不是我们不愿意做“知恩图报”的人 , 而是报恩的门槛比较高 , 我们还没能力爬上去 。
刚参加工作时 , 单位一位大领导是我叔叔的好朋友 , 他对我关照有加 。
也确实因为他的鼎力相助 , 我才顺利渡过实习期 , 入职正式员工岗位 。 他不仅在工作上帮我大忙 , 更一手促成我美满幸福的婚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