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彤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时隔两千多年,秦风犹在耳,令人血气澎湃,也令人热泪盈眶。用影像艺术来展现这段尘封已久的壮丽史诗,唤醒人们对遥远的先秦的记忆,于《大秦赋》而言,还不够,我们为这部剧所做的努力,就是想激起人们心中的那股劲儿,那是两千多年来先人们传下来的,是我们血脉里与生俱来的,是愿为国家慷慨赴死的豪情,也是“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的理想,这是全剧的魂,是根。
——《大秦赋》导演阐述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受众对同一个艺术作品的理解不同。嬴政是距今2300多年前的秦国公子。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两千多年以来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贾谊的看法、李贽的看法,“孟姜女”的看法以及“徐福”的看法都不一样。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看法也就大相径庭。
看法不一样,塑造和讲述就不一样,在秦腔戏曲片《千古一帝》(1987)、电影《荆轲刺秦王》(1997)和《英雄》(2002),电视剧《秦始皇》(2007)等影视作品中,嬴政形象各不相同。2020年,电视剧《大秦赋》恢宏来袭,引发热议。
单看《大秦赋》是一部取材于王朝史中的“帝王戏”。它与此前的《雍正王朝》(1999)《康熙王朝》(2001)《成吉思汗》(2004)《汉武大帝》(2005)《贞观之治》(2006)《贞观长歌》(2007)《秦始皇》(2007)是同类型作品,都是描写中国历史上的创业之主或盛世之君的故事。将这些作品联结起来,中国古代史上的高光时刻就成为一条绵延两千多年的光带,观众看到的是一朝一帝的励精图治故事。可以说,这些作品将历代正史中的“本纪”加以改编搬上了屏幕。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大秦赋》:影像叙事的历史观照——讲述秦王政的奋斗故事】锲而不舍开拓“东出”强盛之路
《大秦赋》的故事背景是我国战国时代后期。那是一个战乱不止的“大争之世”。其实,“大争之世”在公元前259年早已呈现。蔡国于公元前447年为楚国所吞并,郑国于公元前374年被韩国灭亡,宋国于公元前286年被齐、楚、魏瓜分……在这样的“大争之世”,社稷的“生存还是毁灭”严酷地摆在各诸侯国面前。
《大秦赋》所讲述的就是在战国时代大博弈背景下,秦国最终吞并六国、实现天下统一的故事。天下一统是由秦王嬴政实现的,但奠基于秦孝公时代。从公元前362年,到《大秦赋》终篇的公元前221年,在这个前后接续的140多年的漫长故事中,在“大争之世”的战国中后期,秦从“危秦”成长为“强秦”,从“诸侯秦”发展成“王朝秦”。而“战国七雄”中其他六国的命运,在这场大博弈中却是江河日下,终至于社稷无存。
七国力量此消彼长的原因很多,但秦国的胜出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这就是从秦孝公开始,经秦惠文王、昭襄王乃至嬴政所念念不忘的“东出”目标。诚如贾谊在《过秦论》评述了秦国的发展历程,断续所言的“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可以说,在“大争之世”的战国时代,成就秦国的是秦国几代君主矢志不渝的奋斗和百折不回的努力。
“大争之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犹如一场接力赛,参赛者是“战国七雄”的君主们。《大秦赋》把秦国的接力棒交到了嬴政手里。在本剧中,梦中昭襄王将“秦王剑”赐予嬴政的细节,就是以“托梦”的超现实叙事方式,表达了自孝公以来,秦国为实现东出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传递。
与秦国相较,在自公元前362年以来的百年博弈中,“山东六国”的君主们或东张西望,或南辕北辙,或朝令夕改,他们跑输了的原因,一如荀子所叹惋的“行衢道者不至”,用心躁也。
推荐阅读
- 寻找艺术“年轻力” “#就在这里跳舞”舞蹈影像展拉开帷幕
- 武大教授冯天瑜怒批:《大秦赋》真不知是何居心!
- 《大秦赋》后,又一部历史剧将播,高希希执导,成毅、陈宝国主演
- 秦朝|大秦赋遭质疑,秦始皇真的是千古一帝吗?有几类人必须感谢他
- 秦朝|《大秦赋》里秦国所向披靡,实际上的秦军都使用什么兵器呢
- 秦朝|《大秦赋》:秦灭六国,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和吕不韦有关吗?
- 秦朝|大秦赋中出现了3个,为何唯独没提白起?原因让人愤怒
- 秦朝|《大秦赋》,赵姬偷腥怀孕躲到雍城,这是对秦王室最大的侮辱
- 秦朝|大秦赋中最大谜团,芈启当了秦国丞相,为何转眼变成楚国之王?
- 以影像作品宣传廉政教育 深圳龙岗推出本土话剧《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