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自己的姓氏产生兴趣是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那时,我在一个大企业上班,有500多员工,但姓斛的只有我一个人。当时,我觉得很奇怪,回家便问爷爷,爷爷说,我们是将军的后裔,但没告诉我那个将军是谁。后来,爷爷又说,我们家里供着‘敕勒歌’,是用布把那首歌写在上面的,祖上的人都供,我们的祖先就从那里来。我要看,但爷爷不让,后来爷爷去世了,被供奉的‘敕勒歌’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斛长青说。
文章插图
从那时起,斛长青意识到自己的家族可能有一段不平常的经历,开始就自己的姓氏请教相关专家,得到的是这样一个答案——斛姓人源于斛律氏,敕勒族,后于鲜卑族融合,姓氏简化为斛单姓(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斛姓为斛律、斛斯等复姓所改,而斛律、斛斯均为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姓氏,后来才逐渐改为单姓斛。另据《通志 ·氏族略·代北复姓》记载:“斛律,代人,世为部落统帅,号斛律部,因为氏。”斛律氏为敕勒族中一支较强大的部落,族人皆骁勇善战,以部族为姓氏)。
这样一来,斛长青分明找到了自己与斛律氏、与敕勒族、与《敕勒歌》的某种关联,2007年起,他开始寻访族人,在利用走门串户、电话询问方式获取族人信息的同时,外出调查族人迁徙他乡、定居外地的生活情况,先后到过陕西咸阳、洪洞大槐树、临汾尧庙、內蒙包头、呼和浩特等地,一共涉足三省九县二十多个村落。
文章插图
根据族人的口碑相传祖上为将军,并查阅购买了大量资料,斛氏起源、发展在斛长青的脑海里逐渐清晰。2009年冬天,他来到了临汾市襄汾县的斛冢村。相传,斛冢村由埋葬一位斛姓将军而得名,该村早年间有一很大的坟冢,是一位斛姓将军。虽说,墓地的位置因年代久远已经无据可查,而村里多位长者的口口相传,均说明白该村的由来。
随后,斛长青在相关专家及族人的帮助下,弄清了斛律氏汉化、迁徙历程以及族人当下的分布情况。2018年,斛氏族谱续成典礼在离石如期举行,其后,由斛长青编写的《斛律氏族谱》被吕梁市档案馆、山西省档案馆、山西大学历史文化院、內蒙包头文化馆、呼和浩特市档案馆永久收藏。
文章插图
“我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了这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即在这1500多年中,我们的家族也出过一些考取了功名人的,但他们却从来不去做官。清代考上进士后,按朝廷规定,在宗祠广场为其竖立中进士的旗杆石标志,以此彰显身份,昭示世人,激励后辈。石旗杆凿成后,都要举行热烈庄重的仪式来竖立。清代嘉庆、同治年间,(中阳县)冯家圪台斛勇后人(第三世)斛升云武生,斛亨、斛起两名监生,(第四世)斛毓珠科考功名,在院落树起旗杆,因院落立有旗杆古称为旗杆院,但这些人并没有出去做官。另外,我采访和了解到的斛律氏后裔基本都是平头百姓,祖上在当地的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斛长青说,“只读书,不求显赫,不再为官,或者是一种可贵的处世哲学。但我们家族为什么会是这样?对此,我思考了很久,答案也许只有一个——过去,因为侍候皇帝才被满门抄斩,怕了。”
文章插图
【 此地人把敕勒歌当祖先供奉,只读书不做官,1500年没出过官员】一份族谱述说着斛姓人的“来路”,如今的斛长青依然祖先的“勇”与“忠”不断地追寻着。也许,这也正是斛律氏流传下来的一种可贵品质,一种需要发扬光大的文化。(注:本文部分图片由斛长青、斛国瑞提供)
推荐阅读
- 焦大口中养小叔子的是谁?王熙凤大发脾气,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 中国历史上曾丢失此地近1000年,从而丢了整个近代,至今惋惜
- “落凤坡”到底在哪里?“凤雏”庞统真的死于此地吗?
- 胡歌当众说自己脸皮厚:不在公共场合让人难堪,是一种教养
- 将军去世后立碑:此地无金无银,别挖!百年后盗墓贼打开当场愣住
- 包公后人今何在?第35代后人定居此地,为守包氏祠堂从不外出打工
- 古代公主远嫁波斯却在途中怀孕,就地产子建国,现此地归属中国!
- 水浒传|梁山好汉被杀后,梁山成了无主之地,后来谁又在此地占山为王?
- 另一个敕勒川:高欢的眼泪
- 若不是中国,此地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奴隶社会,现今却成了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