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499|【1017丨文化】一副攻心联,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为武侯祠中悬挂的攻心联,系清代赵藩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所撰。作为著名的治世名联,攻心联内涵丰富,其核心在于“攻心”与“审势”。这副名联问世的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武侯祠中的攻心联(来源: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官网)
赵藩( 1851—1927 年) ,白族,云南大理府剑川县(今云南省剑川县)人,字樾村,一字介庵。赵藩幼从父学,被乡人视为“神童”,他从考中秀才到24岁中举,一帆风顺,但此后五次进京赴考皆落第。路途中,他接触到许多民众,深刻认识到了清末社会的矛盾,于是写下许多反应现实的诗词,引起了云南地方官员的注意。在34岁第五次进京考试失败后,云贵总督岑毓英邀他入幕府任职, 聘为塾师。
赵藩(来源:成都方志)
光绪十五年(1889年),岑毓英病逝后,赵藩尽心尽力为其料理后事,并送丧至广西西林。岑毓英的儿子们深受感动,第三子岑春煊更亲自出面为其请咨,出资支持他进京候选。赵藩获光绪召见,于光绪十九年任四川省筹响局提调,次年任酉阳直隶州知州。
a8499|【1017丨文化】一副攻心联,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赵藩到涪州监管运盐,两月后又督办川东税厘,当时的四川总督鹿传霖赏识其才干和政绩,有意让他执掌泸州。鹿传霖后因得罪将军恭寿被撤职,恭寿将赵藩视为鹿传霖的幕僚,并向他传话,必须出5000大洋拜寿才能执掌泸州。赵藩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一怒之下上书辞官省亲,于光绪二十五年冬返回云南。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天津,北京告急,全国形式紧张,云南总督丁循卿征调赵藩到昆明办理省团务,于七月正式上任。当时慈禧、光绪逃至西安,丁循卿为表忠心,派遣赵藩押送贡品到西安。赵藩在西安偶遇担任甘肃布政使的岑春煊,岑遂主动带领两营人马,护送慈禧、光绪,并向慈禧举荐赵藩。慈禧召见赵藩后,让他以道员的身份到四川候补。次年春, 赵藩被派遣至湖北沙市监管川省驻湖北保商总局。
光绪二十八年,四川大旱,民不聊生,百姓与在华外国人也不断发生矛盾冲突,仁寿、三台、荣县、简阳、金堂、华阳、长宁、兴文、江安等数十州县群众纷纷揭竿而起,发起了义和拳运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成都石板滩少女廖观音领导的起义。廖观音多次率领起义军烧教堂,反洋教,挫败军队,两次围攻成都,甚至打到成都督院,震惊全川。慈禧闻讯后,撤下四川总督奎俊,另任岑春煊为总督。
岑春煊未入成都便接管了军权,对起义军展开了血腥镇压。他加强保甲连坐制,制定了整顿团练保甲法,各地团练、乡勇纷纷卖命镇压义和拳,甚至滥杀充数。起义军节节败退,岑春煊又下令大肆追剿义军。同时,岑春煊大量罢免、撤换、弹劾各种贪赃枉法的官吏, 省内官场人人自危。
岑春煊(来源:成都方志)
这时赵藩赶到成都,他建议岑春煊实施新政,如开办各种新学, 培养人才等,岑春煊即任赵藩“行”盐茶道兼管综通省厘金。但此时清廷剧变,内忧外患使得赵藩已隐隐感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气数已尽,认为岑对义军、对省内旧吏过于严苛,便利用各种机会劝谏。二人虽有师生之谊,但岑春煊并未听信,仍我行我素,大肆屠杀百姓。
几次劝谏未果,赵藩有了笔谏之衷,得知岑春煊将陪同客人游览武侯祠后,便在十一月上旬精心写下这副著名的攻心联,派人刊刻好后悬挂至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此联表达了赵藩认为对义和拳运动要“剿抚兼施”的想法,即效法诸葛亮当年“七擒七纵孟获”,通过“攻心”从思想上瓦解起义队伍,而不是一味依靠武力镇压,且还要审时度势,不盲目推行严苛的官吏管理制度。
岑春煊不日到武侯祠看到此联后,脸色难堪,一语不发。他虽在此后治蜀过程中逐渐采纳了“攻心”之法,但因不能接受赵藩笔谏闹得满城风雨,将其贬至永宁道(今四川省叙永县一带)。此后多年间,四川教育界流传着一句“师道何道,试看永宁道”,借赵藩与岑春煊一事,表达对学生不尊敬老师的愤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