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从秦可卿到贾敬,再到贾母,《红楼梦》中不寻常的三次( 二 )


 寻常|从秦可卿到贾敬,再到贾母,《红楼梦》中不寻常的三次
文章插图
三、贾母之死:葬礼好寒酸贾母是贾府的\"一家之主\",按规制,她的辈份最高,葬礼应最为隆重。然,贾母死后,不仅比不上秦可卿这个重孙媳妇,还比不上贾敬这个侄子。她的葬礼,好寒酸,简单了许多。这在《红楼梦》第110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诎失人心\"中描写得很细致:年迈的贾母回光返照,向贾宝玉、贾兰、王熙凤说了些勉励的话,督促王熙凤抓紧送完《金刚经》,还责怪\"最可恶的史丫头没良心,怎么总不来瞧我!\"后,便牙关紧合,向满屋的人看了看,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就这样,\"一家之主\"贾母寿终正寝,终年83岁。但贾母之死,尽管也是\"大丧仪\"安葬规格,很显然一片冷清。由于长子贾赦不在家,便由次子贾政统筹安排,王熙凤照内,贾链主外。略显体面的是:贾母死后,\"从荣府大门起至内宅门,扇扇大开,一色净白纸糊了;孝棚高起,大门前的牌楼立竖起……\"贾政迅速报了\"丁忧\",皇帝念及贾家功勋,贾母又是元妃贾元春的奶奶,便送来一千两银子,着礼部派人参加贾母的葬礼。但具体到贾母的安葬时,已显悲切了。王熙凤叫周瑞家的点开贾府花名册派差时,男仆不过21人,女仆只有19人,加上各房的丫头,也不过30多人。人手上明显不敷差遣了。兼之贾府的用银短缺,\"银两不凑手\",很难周全以对,以致在供饭,派车等等细节上都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贾母的首席丫环鸳鸯力挺要为主子贾母风风光光体面地安葬,见刑王二夫人无动于衷,悲切地哭奠主子后,用汗巾套住自己的咽喉,上吊而死以身殉主。但这依然改变不了贾母出殡时的冷清,只不过添了\"各家的路祭\"罢了。
 寻常|从秦可卿到贾敬,再到贾母,《红楼梦》中不寻常的三次
文章插图
四、贾府三次\"大丧仪\",透着不同的玄机贾母、贾敬、秦可卿,都是贾府的主子,死后却是不同的安葬场面,这三次不同的\"大丧仪\",很显然,透着不同的玄机。按例,贾母的葬礼应最隆重,贾敬次之,秦可卿再次之。但却被曹公反转过来,变成秦可卿的葬礼最隆重奢华,这是曹公不懂葬礼习俗,乱写吗?显然不是。曹公之所以这样写,着重以时间为序,环环紧扣,不吝笔墨地写出贾府不同的三次\"大丧仪\",有力地折射出贾府的\"盛极而衰\":秦可卿死时,正是贾府处在鼎盛时期,兼之后来贾元春以贵妃的身份回娘家省亲,贾府为此还耗巨资专门修建了大观园。自然,秦可卿这时候的葬礼必然是贾府尽其所能地组织。那时,贾府人丁兴旺,又不差钱,能够财大气粗地完成体面而又奢华的一次安葬,以彰显贾府\"高门大户\"的显赫地位。还有,秦可卿的葬礼由公公贾珍亲自操办,贾珍与儿媳妇秦可卿还有说不清道不白的暖昧,贾珍为了掩饰心里的内疚,表达对秦可卿的认可,便不遗余力地奢华操办,焉能不体面风光?贾敬的死,处在孙媳妇秦可卿死的后面,这时宁国府已显现衰落的迹象,兼之贾敬是追封的\"五品之职\",皇帝对其葬礼的规格定了调,又碰上老太妃过逝处在\"国丧\"期间,自然,贾敬的葬礼规模就比不上秦可卿了。其次,贾敬的葬礼系儿媳妇尤氏操办,儿子贾珍参加\"国丧\"去了,听闻父亲殡天后才告假赶来处理父亲贾敬的后事。贾母对侄子贾敬原本淡薄,所以,贾敬的葬礼透着诸多奇怪,也就见怪不怪,无非是体现一下程序,喜好修炼的贾敬贾老爷死就死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贾母之死则完全是贾府处在被抄家、已步入衰败的时候,尽管是能人王熙凤亲自操办,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已回天无力。兼之贾母的大儿子贾赦不在家,本身贾母对贾赦极不看好,大儿媳邢夫人自然是不出力,对贾母之死持冷淡态度。虽说有王熙凤亲自操办,贾链与二儿媳王夫人帮衬,但儿子贾政不管事,贾府又刚被抄家,若招摇地大操大办,担心节外生枝,以致虽有心体面安葬贾母,奈何多受掣肘,难以照应。更重要的是,这时的荣国府处在山穷水尽的边缘了,已没有足够的银两来支撑贾母风光安葬的一应开支。实力没有了,谈何体面,更不可能奢华!负责贾母葬礼的主持人王熙凤,无奈强撑着,只能是\"含悲忍泣\",东拼西凑地操办,幸得丫环们帮助照应,总算寒酸地把贾母的葬礼落实下去。就是这样,王熙凤也受了一肚子气,\"血一口一口的吐个不住\"。从贾府这三次不同的\"大丧仪\",可见:人啊,真的不宜得瑟!在生时风光,未必死后也能风光!所遇的时间不同,所处的条件不同,一切都有变数,一切都会不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