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杨绛与钱钟书:始于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


 民国|杨绛与钱钟书:始于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
文章插图
民国趣谈:民国百家争鸣,风起云涌,数不尽的风流人物等你来揭开历史的面纱。
 民国|杨绛与钱钟书:始于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
文章插图
亲爱的趣友们,《民国趣谈》推出民国奇女子系列专题文章,带你回到那个荡气回肠、百转千回的时代,体验一把民国女子的风流韵事。上一期,我们重新认识了“万婴之母”林巧稚的医者仁心。今天我们推出第四十六期:才女杨绛与钱钟书的幸福一生。
杨家有女初长成
杨绛,原名杨季康,1911年降生在一个温暖的书香世家,父严母慈。父亲对母亲的好,母亲对父亲的爱,滋养了杨绛一生的心,原生家庭的友爱给了杨绛最温暖的胸怀。
杨绛从小就酷爱读书,刚刚读完《左传》,就又投入阅读《劫后英雄传》,读了翻译版还不满足,又借着字典读完原文,生病了,手上还抱着《大卫.科波菲尔》。
缘份早已注定
1932年,杨绛从苏州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从此开启了与钱钟书一生的缘。
那年早春,钱钟书和杨绛在清华大学匆匆一见,随后,钱钟书就给杨绛写信,相约见面。一见面,钱钟书就焦急得说:“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杨绛也回道:“ 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 之多, 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两人一言一语简单直接,而后一天一封鸿雁传书,二人纷纷陷入了爱河,杨绛在写给钱钟书的信中说:“ 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民国|杨绛与钱钟书:始于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
文章插图
1935年春,钱钟书获得了公费留学资格,杨绛害怕钱钟书生活难以自理,就下定决心跟他完婚后一起去英国。
1935年7月,名门闺秀杨绛嫁给了保守读书世家的钱钟书,随后开始了二人在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
婚后幸福的三口之家
婚后的两人浓情蜜意,从小生活优渥的钱钟书对家务琐事一窍不通,杨绛便主动承担起了家务活,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钱钟书则为妻子送上丰富的爱心早餐,杨绛像小公主一样,享受着早餐的甜蜜幸福。
 民国|杨绛与钱钟书:始于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
文章插图
1937年,他们爱情的结晶——女儿钱瑗出生。杨绛在医院休养期间,钱钟书也不时带来“坏消息”:我做坏事了,台灯弄坏了;我做坏事了,墨水染了桌布;我做坏事了,门轴两头的球掉了一个,门关不上了……杨绛总是微笑着,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紧。”
(杨绛一家三口)
她出院后,果然将钱钟书闯的祸一一化解。从此以后,她的“不要紧”三个字成了他的定海神针,只要有她在,一切都不要紧。托庇于杨绛的处处不要紧,钱大才子得以安安稳稳地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
许多人常常感慨,再深厚的感情,也抵不过柴米油盐的消磨。就如《围城》里在开篇时所写的那样:“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与钱钟书却着实从琐碎的婚姻生活中,完美跳脱出来。他们懂得彼此,也会相互包容。
杨绛的才学不在钱钟书之下,甚至比钱钟书成名还早,她写的几个剧本很早都被搬到了舞台上,翻译的八卷本《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好的译本。当钱钟书问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愿意支持我吗?”杨绛斩钉截铁地说:“愿意!”
 民国|杨绛与钱钟书:始于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
文章插图
这句愿意意味着杨绛要放弃自己的文学事业,全力支持丈夫。在杨绛的全力支持下,钱钟书完成了著作《围城》。提起丈夫,杨绛是满满的崇拜与自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