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荐读裘锡圭发现自己文章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这是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

“墨香学术”可以关注我哦
裘锡圭: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70年代以后,地下出土的古文字、古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发现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古代的书、古代的思想、古代的历史、古代的文字、古代的字体,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去年10月我从复旦大学退休了,不过研究没有放下。
 古代|荐读裘锡圭发现自己文章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这是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
文章插图
最近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老子》简注。《老子》这本书大家都很熟悉了,多年来也有很多注释。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种《老子》帛书,荆门郭店战国楚墓发现《老子》简;到了本世纪,北京大学又入藏了应该是出自西汉中期墓葬的《老子》简。在参加整理前三种《老子》古本以及继续研究这些古本的过程中,围绕文本及思想,我也有些新的想法。
 古代|荐读裘锡圭发现自己文章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这是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
文章插图
马王堆帛书
比如,《老子》今本第十三章有“宠辱若惊”一语,常用成语“受宠若惊”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但通过对郭店《老子》简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个所谓“惊”字其实是“荣”字的误读;这句话是与“贵大患若身”相对应的,后者意为“把大患看得与生一样可贵”,“宠辱若荣”的意思则是“把辱看得跟荣一样可贵”。
因为眼睛不方便,在我的学生兼同事刘娇的协助下,每天下午用两个小时继续进行研究和写作。
古代|荐读裘锡圭发现自己文章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这是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
 古代|荐读裘锡圭发现自己文章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这是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
文章插图
我怎样走上学习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的道路
常有人问我,怎么会走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的路。说来话长。高中时候,受到爱谈清代史和民国掌故的三姨父的影响,我对清代史发生了兴趣。我把父亲和自己多年积攒起来的几百本文学书籍卖给旧书店,换回了《清稗类钞》《贼情汇纂》等书。在读了时人关于太平天国史的一些著作后,我写了第一篇学术文章。那是一篇短文,具体内容已记不很清,大概投给了《历史教学》,可惜出师不利,被退了稿。我学清史虽然没有成绩,但对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还是很有帮助的。
 古代|荐读裘锡圭发现自己文章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这是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
文章插图
后来我以第一志愿报考了复旦的历史系,那时候考大学不容易,考上的考生名单都会登在报纸上,我的名字在历史系的第一个。记得发榜以后中学老师还奇怪地问我怎么没去考理科,毕竟那时候“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主流想法,成绩好的都去考理科。进了大学,当时,古史分期即中国古代奴隶制时代与封建制时代划界的问题是史学界的热门话题,我的兴趣很快被吸引了过去。
我明白,要研究上古社会性质,必须到出土古文字资料里去找史料,因此产生了学好古文字的强烈愿望。正好第一学期教中国通史的老师是著名的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听课不久我就下定了把甲骨文当作学习重点的决心。
 古代|荐读裘锡圭发现自己文章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这是做学问应该有的态度
文章插图
古文字书籍大都卖得很贵,非穷学生所敢问津。我读这类书主要靠从图书馆借。当时尚无复印之法,只好边读边抄,有时全抄,有时摘抄。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我一般不睡午觉,利用午饭后上课前一个多小时读书抄书。晚上如果没有活动也这样做,星期天也往往不回家。《殷虚书契考释》《卜辞通纂》等书,就是这样读完的。我还摹录了《殷虚书契后编》《续编》和《殷契粹编》诸书所印甲骨拓本的绝大部分,虽然很费时间,但对提高辨识甲骨文和使用甲骨文资料的能力很有帮助。金文也是用类似的方法来学习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