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有人凭《兰亭序》就把唐太宗和梁武帝看透了,这对他俩公平吗?

“永和九年 , 岁在癸丑 , 暮春之初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修禊事也 。……”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流传下来的千古名篇《兰亭序》 , 时至今日 , 他的作者王羲之以“书圣”之尊被人用笔墨顶礼膜拜了1600多年 。唐太宗和梁武帝都疯狂喜欢“书圣”的神品 , 爱的方式却迥异的耐人寻味 。
诗词歌赋|有人凭《兰亭序》就把唐太宗和梁武帝看透了,这对他俩公平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读书时 , 语文老师讲“流觞曲水”的故事 , 让我们这些翩翩少年对古人的高雅佩服至极 。不免感叹 , 王羲之在“流觞曲水”的盛宴豪饮里 , 是何等的潇洒旷逸?大家坐在河渠两旁 , 上游的酒杯顺流而下 , 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过来一饮而尽 , 这古代汉族的民间习俗 , 既有游戏的欢愉 , 又有一种仪式的神秘 。
加缪说:“我反抗 , 故我存在” 。是的 , 王羲之是用自己的仕途换来了存在感 。虽然王羲之凭借自己的家室和举荐 , 把官位做到了会籍内使、右军将军 , 才有了后人称呼的“王右军”的由来 。王羲之的书法堪称千古绝唱 , 而“王右军”的仕途却像是走上了和目的地相反的路 。
汉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动荡的时代 , 各种历史书上记载这一段历史时 , 都是战乱频繁 , 分裂割据、民不聊生 。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 , 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
种种现实压迫 , 王羲之想要逃离官场的风暴裹挟 , 只能选择离开政治漩涡 , 这里面有对自我的尊重 , 恐怕也有对官场的无奈 。
还是那个永和九年的一个春日 , 一阵风吹过 , 酒至微醺 , 王羲之挥毫写就这324个字的《兰亭序》 。在这场文人雅集中 , 王羲之兴之所至 , 写出了《兰亭序》 , 为中国书法提供了一个坐标 , 也成为家族的第一传家宝 。王羲之的放达行为和奇妙玄远的言行是“魏晋风度”的真实写照 。《古文观止》只收录了六篇魏晋六朝文章 , 《兰亭序》就是其中之一 。
诗词歌赋|有人凭《兰亭序》就把唐太宗和梁武帝看透了,这对他俩公平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太宗爱《兰亭序》 , 这位创造了(描述皇帝)的帝王 , 竟然动用手里的权力 , 派遣监察御史萧翼 , 从辩才和尚手里骗走了《兰亭序》真迹 , 据说唐代《兰亭记》中详细记载了这件事儿 , 但是明代、近代也有学者认为不可信 。在历史的真相面前 , 后人都成了外人 , 暂且不说 。唐太宗确实命令当朝书法家临摹《兰亭序》 , 并赐给皇太子和王公大臣们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 , 他还将《兰亭序》带进了坟墓 。
诗词歌赋|有人凭《兰亭序》就把唐太宗和梁武帝看透了,这对他俩公平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据说 , 《兰亭序》的真迹 , 被唐太宗带到了坟墓里 。他嘱咐儿子李治 , 一定要将真本《兰亭序》殉葬在他的陵墓里 。有人说 , 唐太宗的昭陵被盗墓者盗了 。这个写进史册的盗墓人 , 是五代后梁时期统辖关中的节度使温韬 。《新五代史》记载 , 温韬曾亲自沿着墓道潜进昭陵墓室 , 从石床上的石函中 , 取走了王羲之《兰亭序》 , 那时的《兰亭序》 , 笔迹还像新的一样 。宋人所著《江南余载》证实了这一点 , 说:昭陵墓室“两厢皆置石榻 , 有金匣五 , 藏钟王墨迹 , 《兰亭》亦在其中 。嗣是散落人间 , 不知归于何所” 。
同是喜欢王羲之 , 同样的帝王手段 , 梁武帝却爱出了新高度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 字叔达 , 小字练儿 。这个信奉佛教的皇帝身上 , 既有佛教滋养出来的仁慈 , 也有帝王必备的残酷 。在历史上有诗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