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古典名著水浒传有一常识性错误,很多人没觉察到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九月 , 朱元璋发动了对军阀张士诚的最后一击 。大将徐达、常遇春带领20万精锐主力 , 包围了张士诚的最后据点苏州城 , 遭遇到张士诚的殊死抵抗 。激烈的围城战进行了整整10个多月 。直到次年七月 , 粮尽援绝的张士诚眼看败局已定 , 自尽而亡 。
宋江|古典名著水浒传有一常识性错误,很多人没觉察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江|古典名著水浒传有一常识性错误,很多人没觉察到】雄踞江南长达14年的张士诚集团 , 至此彻底覆灭 。张士诚虽然败给了朱元璋 , 但他在占据苏州期间 , 爱惜民力 , 轻薄徭役 , 深得人心 。因此很多张士诚的旧部仍然心念故主 , 不愿给朱元璋效力 ,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就是其中之一 。
施耐庵从此避世隐居 , 不问世事 , 以耕田自给 , 笔墨自娱 。施耐庵虽是一介文人 , 但也曾胸怀大志 , 也曾想扶保明君、出将入相 , 结果却壮志未酬 。他把一腔郁郁不平之气化作文字 , 结合他参加元末农民起义的经历 , 写出了一部传世名著《水浒传》 。《水浒传》以其高超的文学技巧和深厚的思想底蕴 , 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
宋江|古典名著水浒传有一常识性错误,很多人没觉察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水浒传》虽然是古典文学之中的经典巨著 , 但它也不能说是百分百绝对完美的 。由于作者施耐庵的一时疏漏 , 导致这部书中出现了一个常识性错误 , 只不过这个错误十分隐蔽 , 很多读者读了一辈子《水浒》也没觉察到 。这个疏漏之处就是梁山好汉之首宋江的一个绰号 。
施耐庵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 , 给108条好汉每人都起了一个绰号 , 成为《水浒传》一个独具特色的特点 。绝大部分好汉都只有一个绰号 , 唯独宋江有两个绰号 , 一个是“及时雨” , 一个是“呼保义” , 梁山好汉出征时 , 经常在大旗上书写“山东呼保义 , 河北玉麒麟”的字样 , 指代宋江与卢俊义两个头领 。
宋江|古典名著水浒传有一常识性错误,很多人没觉察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及时雨”这个绰号很好理解 , 《水浒传》中也曾做过相关说明 , 因为宋江为人急公好义、扶危济困 , “每每排难解纷 , 济人贫苦 , 周人之急 , 扶人之危” , “却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 , 能救万物” 。“呼保义”这个绰号则显得语焉不详 , 莫名其妙 , 没几个人能说清楚这个绰号到底是什么意思 , 奇怪的是作者施耐庵本人也对此避而不谈 , 在书中没有对此做任何说明 。
近年来 , 随着“水浒学”研究进一步深入 , 学者们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 。原来这是施耐庵犯下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呼保义”中的“保义”二字 , 起源于北宋的一个官职“保义郎” 。《趋朝事类》记载 , “保义郎”是宋朝武官序列中品级地位最低的一种 , 属于兵头将尾 。北宋皇帝在招安农民义军、江洋大盗时 , 往往会授予其一个“保义郎”的头衔 。
宋江|古典名著水浒传有一常识性错误,很多人没觉察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江在梁山起义之后 , 也曾梦想能通过接受朝廷招安 , 摘掉“草寇”的帽子修成正果 。因此他没有像其他农民起义首领一样 , 动不动就称王称帝 , 而是非常谦卑地“自呼保义” , 以“保义郎”自称 , 暗示朝廷他随时等待招安 。南宋文人龚开的作品《宋江三十六人赞》 , 是《水浒传》的重要蓝本 , 其中提到宋江时说:“不假称王 , 而呼保义 。岂若狂卓 , 专犯忌讳” , “狂卓”是指另一个农民义军首领卓某 , 曾经自称“真龙” , 狂妄无比 。意思是赞扬宋江心怀忠义 , 虽然起义仍然自称朝廷的保义郎 , 不像卓某那样狂妄自大称王称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