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2月21日迎来“冬至”节气。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那么“冬至”节气有哪些习俗?该如何养生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文章插图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关于冬至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也被称为“亚岁”,排在24个节气之首。
“冬至大如年”一是说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仅次于过年,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人们最初过冬至就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以后白天逐渐变长。冬至也是“数九”严寒天气的第一天,“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说的是冬至过后90天春天就会到来。
文章插图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冬至三侯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一候蚯蚓结
蚯蚓蜷曲不伸,抱团取暖。待来年开春回温,它便再次化作大地的耕耘者,勤勉发奋,劳碌不休。
二候麋角解
雄麋鹿骨化的老角开始脱落,随之又长出新的犄角,年复一年,更迭交替,犄角记录下岁月的风霜,也是它们的芳华。
三候水泉动
纵使天寒依旧,冰霜固结,泉底却暗暗涌动,若明日小楼东风,便是它们冰消雪融。
文章插图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冬至民俗
●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清嘉录》则直言:“冬至大如年”,汉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国内部分地区一直延续着此习俗。
●拜师
实际上,冬至是中国最早的教师节。古代冬至这一天是开学日,不少地方都要举行“释菜先师”的祭孔仪式。拜的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圣人,礼仪是“释菜礼”,就是以蔬菜素食为祭物,用芹菜、枣、栗、菜羹等礼敬孔子。之所以选择此物,源于当年孔子困于陈蔡间,七天没有进食,以弹琴抗击饥饿。他的弟子颜回释菜于户外,以示对老师的敬重和不离之意。
●数九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遥远的古代,取暖技术远没有今天先进和普及,漫长的严寒是最难熬的。进入冬至,熬冬成为冬季的核心问题。值得褒扬的是,华夏民族发明了“数九”这种抵御寒冬、期盼春天的消寒方式。所谓“数九”,就是把从冬到春八十一天分为九个九单元,每天进行推进。九九歌诀中就把这种逐渐变暖的气候特征表现得生动形象,比如“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等等。
??冬至饮食
●饺子
文章插图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饺子是最适合冬季吃的食物,特别是在中国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已经是流传了千年的历史,饺子是中国北方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它可以煮着吃,也可以蒸着吃,人们在冬至这天吃饺子寓意吉祥,而且在很多地区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
推荐阅读
- 你会“数九”吗?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啥意思
- 民俗|唐朝过年和冬至时各有七天假期,过年期间长安城佛教气息浓厚
- 冬至日 计生特殊家庭老人齐聚饺子宴
- 茶人分享:生态经济学
- 冬至包饺子,暖心暖园子
- 幻想儿童文学《风雪兽:冬至之战》出版
- 四川达州:冬至节蓬安三汇渠城三地游友联谊 挑战自我畅游渠江!
- 破镜重圆文:《冬至》也落败,丁墨这部甜到上头的新作,太爱了!
- 冬至诗会|小紫|李国清|魏瑞祥|刘效良
-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但自古实现大一统的模式其实只有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