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以西汉王莽篡汉为例,浅析西汉忠君这一观念( 三 )


当王莽通过其精心布局 , 一步一步地登上皇位时 , 大多数人都认为其行为是顺应潮流的正确抉择 , 而非谋朝篡位的不义之举 , 正是由于儒学的传统的忠君观早已向天命观所倾斜 。西汉晚期这种由简单的忠君观转向天命观的观念 , 正是王莽篡汉能在思想上被士大夫阶层所接受和支持的重要因素 。
2.忠君与功利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 , 王莽了为挽救西汉晚期的各方危机 , 积极颁布了许多符合儒士阶级的利益的政策 , 获得了各方的支持 , 但是王莽成功问鼎帝位后 , 进行的改制过于迫切 , 多向改革同时并举 , 忘却了其初心 , 忽视了儒士阶级的利益 , 加之效果不太明显 , 没有满足各方的追求 , 造成了更加动荡的社会朝局 , 儒生们发现王莽并不似其称帝前般注重其利益 , 其理想逐步破裂 , 于是纷纷思汉 。
从本质上说 , 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之所以一开始支持王莽的政权 , 无非是其在兼顾他们利益的同时稳定乐动荡的局势 , 但是王莽一开始就是为了赢得其支持才各方兼顾 , 一旦顺利登上皇位 , 必然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的根源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士大夫阶级的为所欲为 , 泛滥的土地兼并 , 要想治理好社会 , 必然触及士大夫阶级的利益 。士大夫阶层从运用天命观支持王莽托古改制到后期亦运用天命观批评王莽 , 人心向汉 , 这样反复的摇摆 , 明显是出于对现实需要的考虑 , 这也体现出了西汉后期传统的忠君观呈现出功利化的转变 。
三、总结
西汉后期 , 士大夫阶级在效忠汉王朝还是支持王莽新政权上 , 更多的是出于对现实需要即自身利益的思量上 , 而非传统忠君观上的忠于一姓之君 , 从传统的忠君观到天命观上的转变 , 毫无疑问与当时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 董仲舒新儒学对当时的儒士阶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儒士们想通过和平禅让的方式来实现天命的转移 , 挽救当时的社会危机 , 避免因为改朝换代所造成的社会动荡 , 以此来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自身利益 。
楚汉|以西汉王莽篡汉为例,浅析西汉忠君这一观念】从王莽篡汉的前后过程中 , 我们不难看出 , 西汉并非是忠君观念淡薄甚至是消散的一个时代 , 忠君观在这一时代向天命观的转移 , 是基于对现实的考虑 , 不能仅仅用西汉忠君观念的淡薄来解释儒士阶级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