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布什|讲中国故事要理直气壮,也要“理直气和”( 二 )


过了一个多月又举行了第二次发布会,中央授权披露,我们在七八十年代就先后掌握了中子弹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这个消息轰动世界。
两次新闻发布会打得《考克斯报告》身败名裂。
美国时代杂志把《考克斯报告》评为1999年世界十大丑闻之一。
中国做了很多好事情,我们讲好了没有?
自信君:这的确是一次漂亮的反击,可是十几年过去了,沉渣又在泛起;我们能感觉到,有些谣言并不是由于不了解,恰恰是对我们有点了解而炮制出来的,这种情况下讲故事还有意义吗?
赵启正:政治家是很难被影响的,可是还有公众啊。我们讲故事,主要是对外国公众讲,目的是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本国的政策。
走遍世界,哪个国家好故事被其他国家知道多,哪个国家就会被其他国家喜欢,人们就和他有亲切感。一些较小的国家,像芬兰、瑞士也很负盛名,它们的故事也讲得好。
中国这么大,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做了很多好事情,我们讲好了没有?我们发现国外对我们的了解比中国实际低了一大块。
如果我们不讲中国故事,或者少讲故事,别人就会替你讲故事;等别人讲了假故事你再去讲真的,有时候战胜不了假故事,这就是“先入为主”。
《汉书》里有句话:“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方面我们有过一些教训。
故事是原生态苹果,理论是维生素C
自信君:能否对“讲故事”下一个定义?怎样才能讲好一个故事?
赵启正:真故事承载着真理,离真理很近,故事是国家的软实力。
故事就是原生态的苹果,理论是其中蕴含的维生素C,不要把苹果做成果酱,也不要做成药片;吃了苹果,自然就吸收维生素C了。
我这里说的讲故事,主要不是指作家写的文学故事,是指的真实发生的故事。
我曾经陪南亚一位领导人到上海郊区参观,那里的乡长就说了一番“理论话”,应该说他是做了准备的,讲得也不错,可是没有他们乡里的一位农妇讲得好。
我们到那位农妇家里参观,她一边领着我们参观一边介绍:这是我和我丈夫的房间,那是儿子和儿媳妇的房间。南亚贵宾很感兴趣,问为什么你们两口子的房间小,儿子儿媳妇的房间又大采光又好?这位农妇说,儿媳妇是贵客,我们当然把最好的房间给他们。南亚贵宾若有所思,哦,中国是这样,原来在他们国家儿媳妇在家庭的地位是很低的。
这位普通农妇没讲什么大道理,只是几句话就说明了中国社会对妇女的尊重,已经完成了公共外交。
中国人参与中国公共外交,就是讲中国的故事,讲自己身边的事,公众不说政治话、哲学话,往往更容易使人相信。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要能够跨越文化障碍,要时刻记住,面对的是外国人,要跨语言、跨生活习惯、跨宗教信仰、跨意识形态。
首先就是语言障碍,会外语不见得就能够把翻译做好。“摸着石头过河”是句民间熟语,在中国人人都懂。翻译过去,外国人问为什么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不游泳过去?为什么不乘船?翻译时语法正确,但其中的内涵未必就能准确传达。
讲故事不必刻意拔高,成绩和缺点都要讲
自信君:现在是个资讯全球化的时代,很多对外讲的故事,很快就“出口转内销”;一些对内讲的故事,马上就传到国外,这种情况下,“讲故事”的方式是否需要改变?
赵启正: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网络时代、微信时代,国内外信息是通的。故事必须是真故事,过去讲“内外有别”,今后这种区别只能是出于文化差异,可以因为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我曾经说过,有一本13亿页的大书叫《中国读本》,每个中国人都是书中的一页;一个外国人想认识中国人,他不可能读13亿页,他读几页可能就会得出中国印象,这就是中国人了,我们每个人要把自己的这一页做好。
文明举止不是给外国人看的,是我们自己的一种素养;不插队、不喧哗、不随地吐痰,这些难道是给外国人看的吗,这是对我们自己的提高,对自己、对同胞都要讲文明,国家内部、家庭内部都要和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