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终|三位有举鼎之力的帝王,最后却出奇一致的无法得到善终( 二 )


 善终|三位有举鼎之力的帝王,最后却出奇一致的无法得到善终
文章插图
秦武王举鼎楚霸王力能扛鼎,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比起以上两位帝王,西楚政权的国君项羽因其悲情色彩和英雄主义而更被广大国人熟知。项羽天生神力,身材魁梧,勇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并且有着宏大的志向。据《史记·十二本纪·项羽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霸王举鼎项羽堪称灭秦第一功臣,秦朝意识到起义军的巨大影响后,也尽全力集结了精锐部队,在巩固了咸阳的防守后,又逐步出关,收复了被起义军占领的失地。由于大秦虎狼之师的战斗力极其强大,起义军不仅节节败退,更是失去了反秦的信心。在生死存亡时刻,正是项羽在巨鹿一战扭转乾坤,彻底瓦解了秦军的战斗力,体现了其强大的战斗力、指挥能力和军事素养。可惜如此强大的名将,却最终负于刘邦,落得了乌江自刎的下场。笔者认为,项羽的失败,其实充满了偶然性,然而偶然的背后却是必然。项羽在军事领域的能力极为突出;这点是无法抹灭的事实,而在对天下局势的判断和对国家的治理上,他也展现出了不少闪光点,从他一系列的政治手段和治国政策来看,西楚霸王绝对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对历史有过深刻的研究。巨鹿之战项羽的个人魅力也十分强大,当年起义时,为了获得桓楚部的支持,他冲入人群以一己之力搏杀数百人,亲自举鼎震慑诸侯,这些惊为天人的举动为他博得了巨大的声望,像英布、韩信等名将都愿意跟从项羽,范增、龙且、季布等人更是死心塌地,绝无二心。再加上当时天下间传播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打着楚怀王和项燕的名号的项羽更是民心所向。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项羽也犯下了巨大的错误:首先他因为个人过于武勇,难免产生骄傲之心,容易忽视别人的意见;其次,作为战场厮杀的名将,他在关键时刻却展示出妇人之仁,没有消除巨大的潜在威胁,这一点历来为后世学者所诟病;最后,他因为天下诸侯在灭秦之战的表现不佳就武断认为他们无法成为西楚的隐患,放弃了他们的制约,最终遭到了反噬。比起商纣王和秦武王,项羽更接近于成功,但是最后却也功亏一篑,倒在了沛县小吏刘邦的手下,令后世为他感到遗憾。帝王亲征等崇尚武力的行为其实是把双刃剑结语以上三位帝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力气大,而且是出奇的大,他们展示力量的举动,纵观中国封建史中的所有帝王,基本无出其右者,考虑到从商末周初开始,史料逐渐倾向于客观真实,远离了传说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充分相信史料中的记载,并且赞叹他们的勇力。笔者认为,鼎在大禹之后,便象征着天下,举鼎之人也需扛天下的德行。作为一国之君,拥有问鼎天下的雄心和抱负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但是怎么得到天下,却是一个长期而困难的工作,需要从点滴做起,厚积薄发,还需要老天赏赐你成功的机会和取得异于常人的好运气,但凡有一点差池,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导致无数挑战者倒在通往至尊之路的中途。商纣王、秦武王和西楚霸王,都因为自己天生神力且精于锻炼,对自己的体力和能力有充足的自信,并且导致在治国之道上也选择了霸道而非王道,肆意展示着自身的锐气。然而真命天子常常识大体,知进退,怎敢举鼎?这便是为何力气不如这三人的一些帝王反而成为了千古明君的原因了。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