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鲁迅一生使用过的笔名多达100余个,但用得最多的还是“鲁迅”,足见他对这个笔名的喜爱。鲁迅原名周树人,其中的“迅”来自他的小名“迅哥儿”,在鲁迅描写童年或者故乡的文章中,“迅哥儿”这个名字时有出现。
文章插图
在《社戏》一文中,鲁迅回忆起童年在外婆家看社戏的情景。那天吃过晚饭,平桥村十多个小伙伴决定自己撑船去5里外的赵庄看社戏,但是外婆和母亲不放心。这时双喜便站出来:“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这样才得到了大人的允许。
1919年12月,为了处理绍兴祖屋的事情,鲁迅最后一次回到故乡。当时他已在北京工作,不少家用杂物最后卖的卖,送的送。邻居“豆腐西施”杨二嫂爱占小便宜,于是跟鲁迅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故乡》)
文章插图
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
第一次用“鲁迅”这个笔名是在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这一年鲁迅已经38岁。那么,作为周家子孙,为何把自己的笔名取为“鲁迅”而不是“周迅”呢?很多人也感到疑惑,其实这个问题还得从鲁迅的家世说起。
周家世代为官,是绍兴城里的名门望族。但是在鲁迅13岁那年,祖父周介孚因为“科场行贿案”而锒铛入狱,周家开始衰败。受此影响,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也被革去秀才身份,从此一蹶不振,整天酗酒、吸鸦片,在鲁迅15岁那年抑郁而亡,终年36岁。
文章插图
父亲周伯宜和母亲鲁瑞
作为长子的鲁迅已经到了懂事的年龄,他亲眼目睹了家庭的变故。世俗小人的见利忘义、本家亲属的势利刻薄、亲戚邻居鄙夷的目光,都在少年鲁迅的脑子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父亲去世之后,家庭的压力全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在娘家人的帮助下,柔弱的母亲含辛茹苦、节衣缩食,把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兄弟三人培养成人。
文章插图
安桥头朝北台门(鲁迅外婆家)
鲁迅的母亲鲁瑞,来自绍兴乡下安桥头(即鲁迅作品中的平桥村),是一位坚强开明的女性。绍兴俗语“小时外婆家、长大丈人家”,幼年鲁迅经常跟随母亲去外婆家,“平桥村”是他童年的乐土。
安桥头是一个不到30户人家靠近海涂的小村庄,家家户户都姓鲁,外婆家的点点滴滴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鲁迅作品中的童年玩伴“闰土”、“鲁镇”等素材均来源于此。
文章插图
朝北台门入口
【 鲁迅|鲁迅本姓周,小名“迅哥儿”,为何没有把笔名取为“周迅”?】安桥头鲁家也是当地大户,在家庭变故之后,相比于周家,鲁迅更是感受到了来自鲁家的温暖,尤其在外婆家避难的那段时光,鲁家的质朴和热情深深影响了他的一生。
鲁迅一向对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在他的心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照片中可以看到,鲁迅、母亲鲁瑞、舅舅鲁寄湘三人的容貌长得非常相似,这自然而然拉近了鲁迅跟母亲方家属的亲近感。而事实上,鲁寄湘跟小姐姐鲁瑞关系也最为亲密,鲁寄湘也很喜欢鲁迅这个大外甥,舅甥俩的关系非常好。
文章插图
鲁迅的小舅舅鲁寄湘
当年鲁迅卖掉祖屋离开了绍兴,坦言“故乡的山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只有外婆家才是他永远的精神家园。读到这里,他把自己的笔名取为“鲁迅”而非“周迅”,你还会感到意外吗?
推荐阅读
- 鲁迅每月能赚350块大洋,如果换算成人民币,放现在值多少钱?
- 80年前,鲁迅偷偷写的“师生恋”情书,看完脸红肉麻到酥
- 汉人总督在雍正面前自称“奴才”,雍正:你自称臣才对
- 9个冷知识:你以为鲁迅是个呆板的人?其实他是个潮男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半路愤而离去,是嫉妒了吗
- 鲁迅珍贵老照片,妻子为他空守41年,图5是一家三口温馨合照!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中途甩袖而去:一塌糊涂
- 徐志摩失事后 鲁迅做了这样一件事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 崔颢《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