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寿|古今皆用的祝寿之礼

我国古代有所谓“五福”,即福、禄、寿、喜、财这五种人生理想。
《尚书·洪苑》讲:“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更是把寿摆在第一位,还阐述了寿与其他几福有密切的联系。比如古人解释考终命为“皆生姣好以至老也”,说明考终命与寿有一定的关系。人的一生,寿是至关重要的。
古人对延寿十分重视。从西王母与蟠桃盛会、八仙庆寿与八仙渡海、麻姑献寿等祝寿神话的出现,到将刻有彭祖和寿星的年画和窗花贴在门窗上,再到送寿面、寿桃、寿联等祝寿礼品,都体现了古人对于长寿的追求、向往和寄托。
祝寿|古今皆用的祝寿之礼
 祝寿|古今皆用的祝寿之礼
文章插图
八仙祝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上层统治集团中就已经出现了“献酒上寿”的原始形态的祝寿活动。《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再有《诗经·小雅·天保》记载:“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上述诗句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在一些欢乐、喜庆的场合中,出现了地位较低的人举起酒杯为地位较高的人庆贺祝福,祈祝他们寿运永继,长生不老等一些祝寿仪式。但这种“献酒上寿”不是在诞生的纪念日里举行,而是一种特定涵义的祝酒,或为了娱乐,或带有政治目的。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祝寿礼俗从南北朝开始,当时主要是给小孩子做生日,至于成人,若父母在世也可以做寿,但是父母去世就不能做了。唐代“圣寿节”的出现是祝寿礼俗的高峰,唐明皇将自己的生日作为“圣寿节”,开了全国为皇帝庆寿的先例,从他以后的历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圣寿节”。到了明清时期,不管是做寿的范围还是规模,都有了空前的扩大。
祝寿礼俗传承至今,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祝寿|古今皆用的祝寿之礼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