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朱高煦跟随朱棣征战多年,为何叛乱时却束手就擒?朱瞻基城府太深

大家好,我们的鹏举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明宣宗朱瞻基探望被囚的朱高煦时,朱高煦虽然身陷囹圄,却依然顽劣不改,对于明宣宗的好意并不领情,而且趁明宣宗不备,突然伸出脚勾他一下,使明宣宗扑倒在地,颜面尽失。亟命壮士舁铜缸覆之。缸约重三百斤,庶人有力,项负之,辄动。积炭缸上如山,然炭逾时,火炽铜镕,庶人死。明宣宗自然是勃然大怒,随即命人抬来重将近三百斤的大铜缸抬来,将朱高煦扣在缸下,哪知道朱高煦孔武有力,竟然将铜缸顶起来,明宣宗再次下令,命人用碳将铜缸积压住,最后引燃,将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铜缸之内。
 跟随|朱高煦跟随朱棣征战多年,为何叛乱时却束手就擒?朱瞻基城府太深
文章插图
明宣宗作为朱高煦的侄子,为什么会对朱高煦使用如此残忍的手段?关于这段历史,可能更多人认为明宣宗曾多次忍让朱高煦,对其并没有杀心,只是朱高煦一再得寸进尺,居然谋反,明宣宗被逼无奈之下,才处死朱高煦。然而,朱高煦谋反一事,其实一直存在争议,因为朱高煦当时的处境和做法,存在很多疑点,他的一举一动,并不像是真正的谋反。朱高煦觊觎太子之位,却惹怒朱瞻基朱高煦虽然少谋,但是却勇猛异常,他的汉王之位并不是靠自己的身份获得,而是靠自己的战功。对朱高煦的评价可能更多是“性凶悍”这样的恶评,似乎“有勇无谋”对他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评价,却总会因此忽略其“有膂力,善骑射”的优点。朱高煦本人其实能征惯战,曾多次救朱棣于危机,比如白沟河之战,朱棣对阵瞿能时,陷入险境,是朱高煦及时带兵杀来,斩杀瞿能,救下朱棣。靖难之役中,太子都是负责镇守,而随军厮杀,建功立业还是朱高煦更胜一筹,这也让好武的朱棣对朱高煦十分喜爱,认为朱高煦更像自己,甚至在兴致到时,给朱高煦不该给的希望,说出“勉之!世子多疾”这样的话来。仗着朱棣对自己的宠爱,再加上朱棣如此露骨的暗示,加之朱高煦能征善战,战功颇高,且多次救朱棣于水火,试问,在如此的环境下,不要说朱高煦会对储君之位觊觎,换成任何人恐怕都难以克制自己内心对储君之位的渴望。
 跟随|朱高煦跟随朱棣征战多年,为何叛乱时却束手就擒?朱瞻基城府太深
文章插图
在朱棣的“暗示”之下,朱高煦更加卖力战斗,继续活跃在战场之上,直到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朱棣顺利成为皇帝。此时的朱高煦却发现太子之位依然与他无缘,仍然是那多疾的哥哥稳坐,朱棣却再也不提当年的“暗示”之语,而是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煦对此颇有微词,对自己的这位大哥也并不恭敬,在他心中,一直认为皇位应该是他的。在《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朱高煦与哥哥朱高炽拜谒孝陵,朱高炽因为肥胖加上足疾,行动不便,需要两个人同时搀扶才能艰难行进,一不小心,跌了跟斗。这本来不是一件什么大事,但是朱高煦却趁机表达自己的内心,说了一句“前人蹉跌,后人知警”,虽然这一句简单的话,却能看出很多东西来。第一、朱高煦此人没什么城府,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即便是自己并不处于优势的时候,也会对太子说出如此无礼的话。第二、朱高煦受到自己靖难之役中取得的战功和父亲宠爱以及“暗示”的影响,内心中对自己的兄长朱高炽并不尊重,所以才敢明目张胆说出这样的话来。朱高煦一直如此态度却没事,主要是因为朱棣护着,另外也是因为太子朱高炽性情温和,处处让着自己的这位弟弟。
 跟随|朱高煦跟随朱棣征战多年,为何叛乱时却束手就擒?朱瞻基城府太深
文章插图
但是朱高煦的过分做法,却被另一个人看在眼里,他就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瞻基自小就聪明,明事理,有能力,深得朱棣认可,这也是朱高炽能够稳居太子之位的重要原因。当朱瞻基听到朱高煦对自己父亲朱高炽所说的话时,没有激动的不顾长幼尊卑,而是十分得体的回了一句“更有后人知警也”,朱瞻基此语一出,令朱高煦大吃一惊,“回顾失色”。朱高煦渴望太子之位,认为自己比朱高炽更有资格做太子,所以处处与朱高炽作对,甚至会顺口言语相讥,完全不掩饰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对此,朱高炽能忍,朱瞻基其实也在忍,毕竟没有任何一个孩子,能对侮辱自己父亲的事情视而不见。朱瞻基是朱高煦的侄子,更是皇帝朱瞻基登基以后,想要站稳脚跟,不被叔叔辈的人瞧不起,自然就要露一手对他们进行威慑。而在这些人当中,对他的皇位潜在威胁最大的人,莫过于朱高煦,毕竟,朱允炆被朱棣赶下台的事情历历在目,他可不想重蹈覆辙,哪怕朱高煦基本没什么机会重复靖难之役。朱瞻基确实是一位高明的皇帝,在他即位之初,对待朱高煦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与皇太孙时与之针锋相对的态度截然不同,对于朱高煦的一切过分请求,“皆曲徇其意”。朱高煦因此认为朱瞻基是无能之辈,掉以轻心,他也不想想,即便是朱瞻基能力平平,他身后的那些重臣的水平呢?比如姚广孝、蹇义、夏原吉、胡广等,哪一个不是经验老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