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评讲阿特伍德小说和诗歌的“玄机”

作者|丁林棚(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在当今英语文坛上,有这么一个作家,她多才多艺,创造力惊人地旺盛,几乎每年都有一两部作品问世,体裁囊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各国语言,读者遍布世界。她的小说多次获得布克奖,斩获的文学奖项和提名多达130多项,曾几度成为诺贝尔奖呼声最高的作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她的作品就一直是读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目标。她的笔调细腻而遒劲,视野宏大而又体察入微,她的语言和意象往往在平实之中透出尖锐的锋芒。她还涉猎文艺、影视、政治,是一名公共角色。她坚信文学家对社会负有责任,常常公开评论政事,扮演公共知识分子的角色。她的推特麾下拥有200多万“粉丝”,足见其影响力巨大。她就是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的“文学女王”。
提到阿特伍德,国外的各种评介、研究论文和专著,可谓汗牛充栋。著名的剑桥大学出版社文学指南系列还专门出版了一本《剑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指南》(2006),将阿特伍德称为当代经典作家,并在四年后又出版了《剑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导读》,这足见阿特伍德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尽管关于阿特伍德的研究论文不计其数,相关专著也有数种,然而,一直缺乏一本能够面向大众和学界,对作家的生平、思想和作品进行综合性评介的读物。中国读者对阿特伍德的了解,恐怕主要来自近来风靡全球的电视剧《使女的故事》。这种空缺状况直至笔者收到南京师范大学的袁霞教授寄来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一书,终于发生了变化。事实上,袁霞本人也一直从事阿特伍德的研究,十几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这本雅俗共赏、深入浅出、学研两宜的书得以出版,既是她本人学术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也可谓为阿特伍德在中国的接受和普及添写了重要一笔。
 玄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评讲阿特伍德小说和诗歌的“玄机”
文章插图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加拿大文学女王》,作者:袁霞,版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
1.“讲故事”的同时兼顾“讲思想”
总的说来,这本评传有以下几个特征:
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独特而明确的内容组织方式。全书自始至终都由一条主旨内容引领,即阿特伍德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全书共分10章,44小节,涵盖了阿特伍德81年的生活和创作历史,每一部分都围绕着作家写作生涯和文学、社会思想的关键点展开,即便是对儿时阿特伍德的介绍,也都可以看到这一部分内容与后来作家的文学创作之间的联系。评传特别关注了阿特伍德的一些特殊的人生阶段,如“丛林生活”、“少女艺术家的烦恼”、“加拿大俱乐部”、 “大赦国际代言人”等,这些既是阿特伍德人生经历的重要部分,也是她的文学创作的关键点。例如,评传在介绍作家少年时代的第一章中写道,丛林生活对阿特伍德的影响无比巨大,“覆盖着大片森林的北方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是家,是港湾,是她精神的归宿,也是她创作的源泉”,紧接着,就提到作家后来的诗集《苏珊娜·穆迪的日记》和小说《浮现》、《猫眼》中丛林生活的重要影响。在“生活没有如果”这一节里,袁霞拿阿特伍德和第一任美国人丈夫之间的摩擦为例,讲述了加拿大特殊历史时期婚姻和家庭领域所发生的重大裂变,社会范式的不确定,以及这种从社会到个人因素对阿特伍德创作造成的影响。可见,评传的每一部分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彼此间反映出某种因果关系或者内在联系,这表明袁霞为阿特伍德评传着实做够了“功课”,读者才有机会一读为快,透过她精彩的“评”来欣赏和理解阿特伍德的创作生涯与思想轨迹。这大概也是传记与评传的主要差别吧,因为评传在“讲故事”的同时更要兼顾“讲思想”和“捋脉络”,故而在内容上也体现出更多的学术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文学女王》(以下简称《女王》)将阿特伍德的生平和她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串联在了一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