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国子监|金代最高学府的学生们,都学些什么,待遇怎么样呢?( 二 )


 金代国子监|金代最高学府的学生们,都学些什么,待遇怎么样呢?
文章插图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金代的太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北宋末年太学生积极干预政治的传统,应予肯定。例如宣宗时迫于蒙古入侵,定策南迁,即有“太学生赵昉等四百人上书极论利害”。这大概是全体太学生的集体行动。宣宗虽不纳其议,也不得不“慰遣之”。又如宣宗即位初有人诬陷宗室从坦,“人不敢言其冤”,独太学生马肩龙上书辦之,“宣宗感悟,赦从坦,授肩龙东平录事。”
三、金代对国子监学官的选派不够重视
另外金代对国子监学官的选派似乎不够重视,这大概也是金代国子监教育成就不高的原因之一。
《金史》卷55《百官志一》记载章宗泰和四年(1204)定考课法,“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而从具体例子来着,史籍中就几乎见不到金代有哪几位特别称职、出色的国子监学官。国子祭酒为国子监长官,主要职责应当是抓教育,而金代则常以之兼他职。
 金代国子监|金代最高学府的学生们,都学些什么,待遇怎么样呢?
文章插图
《金史》卷97《张岩叟传》:章宗时“累迁刑部侍郎兼蘷王傅,太常卿兼国子祭酒”。卷105《萧贡传》:章宗时“迁国子祭酒,兼太常少卿,与陈大任刊修辽史。”金后期更常以国子祭酒作为表示级别的虚衔。《金史》卷101《李英传》:“宣宗次真定,以英为国子祭酒,充宣差提控陇右边事。”卷122《粘割贞传》,“贞祐元年十二月,贞以礼部郎中摄国子祭酒,…出议和事。”卷124《冯延登传》“正大七年十二月迁国子祭酒,假翰林学士承旨,充(蒙古)国信使。”
实任国子监长官的人选中,也有不少不称职的例子。例如章宗时刘玑入为国子司业,乞致仕,不许,又连任国子祭酒,太常卿,结果“以昏不任职为御史台所纠罢”。海陵王时的国子司业马饮则被讥为“轻脱不识大体”。个别较有名望的学者如张炜、杨云翼,都曾在国子监中当过一段时间的博士、助教一级官职,但也没有做过祭酒,司业。这与宋、元多以名儒出任国子监正副长官的情况大不相同。
 金代国子监|金代最高学府的学生们,都学些什么,待遇怎么样呢?
文章插图
四、金代国子监的经费来源
《金史?选举志一》载明昌元年(1190)试益都经童刘住儿,“赐本科出身,给钱粟官含,令肄业太学。”由此可推测金代国子监学生的食宿都概由官府统一供给。《金史》卷11《章宗纪三》:泰和元年(1201)九月,“更定赡学养士法:生员给民佃官田人六十亩,岁支粟三十石国子生人百八亩。岁给以所入,官为掌其数。”
这里的“国子生”所指未知是国子学生还是国子监生,但国子监学生至此每人都有了固定的经费来源当是无疑的。每人六十亩也好,百八亩也好,其待遇不可谓不优厚。当时也已经有人就教育经费过多向章宗提出了反对意见。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我们从具体史料中所见却是完全相矛盾的记载。
 金代国子监|金代最高学府的学生们,都学些什么,待遇怎么样呢?
文章插图
《金史》卷110《雷渊传》:
“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父殁不能安于家,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坐读书。”
《中州集》卷7《马编修天来》:
“住太学十九年,贫苦之极,人所不能堪。”
从二人生活年代上推断,上面两条材料的具体时间恰恰就是章宗时期。其间疑窦,殊难解释,或许是因为学田收入“官为掌其数”,未能全部有效、合理地使用到每个学生身吧。又北宋国子监靠印书出卖获取一笔收入,金代国子监也有刻书的业务。《金史·选举志一》记载当时官方规定的各种教材“皆自国子监印之,授诸学校。”又如《中州集》卷3《刘记室迎》:“有诗文乐府,号《山林长语》,招国学刊行。”《元文类》卷57元好间《故金尚书右丞耶律公(履)神道碑》:“录(苏)轼奏议上之,诏国子监刊行。”但是否从印书中获取利润充当教学经费,就不得而知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