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情从今夜浓,月是故乡明


 对家乡|情从今夜浓,月是故乡明
文章插图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
这是诗圣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两句。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乾元二年(759年),当时正值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河南、山东一带正处战乱之中,而杜甫的几个弟弟恰好被战事阻隔,分散在此一带,杳无音讯。
 对家乡|情从今夜浓,月是故乡明
文章插图
自身也处于颠沛流离中的杜甫,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再联想到生死未卜的弟弟们,产生出月满而人不圆的忧虑和惆怅之情;同时,也是望月怀乡,表达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
今夜,正是传统佳节——中秋之夜,面对曾经杜甫望月寄思的同一轮明月,竟有些感同身受之感。不同的是,如今我们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相同的是,同样身为游子,都有对家乡无尽的眷恋和思念之情以及家人不能团聚的忧伤之情。
 对家乡|情从今夜浓,月是故乡明
文章插图
中秋之夜,星稀无云,玉盘独耀,银泻千里。清风泛起,夜凉如洗。抬头举望,枝叶蔽月颜。不闻蝉虫之嗷响,只听枝叶之婆娑。夜,是那样的静谧;月,也是那样的神秘。
聚几好友,树下合围而坐,把盏而饮。举杯伴明月,共饮庆佳节。杯中虽不是琼浆玉液,却也浇的心头暖意横生。看着满面忧郁的月亮,入肚的酒滴却又在心中荡起感伤的涟漪,不知已有多少个中秋没有坐在老家的屋顶上,嚼着母亲烙的圆饼,和月亮分享那其中的香甜了。如今,虽是把酒言欢,却也是对生活的强颜乐观,更有心底那挥散不去的对家乡的丝丝眷恋。
 对家乡|情从今夜浓,月是故乡明
文章插图
几口畅饮,皆腮红面晕。不知他们心中如何感想,也许每人心中都有那个感伤的波浪,因为在此时此景,有谁不会在心底涌现出家乡那一缕朦胧的月光?
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中秋”是一个伤感的词,因为从古至今,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思乡之情。有人说,中秋的月亮,总是那么惆怅,似一洼秋水的悲凉,蕴着我无可奈何的感伤;在我看来,中秋的月亮就像是“中秋”炯亮而又圆润的眼睛,正是因为“中秋”千百年来不断地传承着并一点一滴地积累着古今无数游子的思情寓意,才使得她的眼神看上去是那么的忧郁、惆怅,因为她读懂了每个游子的心。
 对家乡|情从今夜浓,月是故乡明
文章插图
有话说的好,伤感也是一种病,而且会通过月光大面积传染。不知道是谁先把伤感传给月亮的,难怪从古至今这么多游子每当中秋望月,无不伤感满怀。也许这个“传染病”永远也不会被治愈了,因为它仍在被无限的传播着。月亮也仿佛把伤感的种子种在了每个游子的心中,每当中秋月盈,都会撩起游子们心中无限的感伤共鸣。
徒步月下,举首望空,凝眸那忧郁的眼睛。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看来,人们不怕被月光的感伤传染,此景谁能不对月寄情呢?不用问,秋思已经落在了每个望月的游子心中,落在了每个漂泊者的老家。
 对家乡|情从今夜浓,月是故乡明
文章插图
古人说:“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啊,青山两面云雨相同,普天之下明月共睹。映入众人眼帘的都是同一轮明月,只是,映射在每个人心底的月影却是明朦不一。我想,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日子里,每个人心中的那轮美月肯定会比眼前的明月更加明亮。
对家乡|情从今夜浓,月是故乡明】月还是故乡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