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二 )


 晋国|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文章插图
然而赵襄子为了表示与吴国的友谊,还派了个使者楚隆出使吴国慰问一下吴王夫差,楚隆表示,先前黄池会盟时候,我们吴晋两国表示要“好恶同之”,但如今我们晋国无法救援,就只能派我传个话来了。夫差表示,我无法侍奉越国,也让晋国操心了。言罢,夫差还赠给楚隆一小筒珍珠,说:“句践不想让寡人好过,看来寡人是不得好死了。”算是对晋国慰问的正式回答。楚隆要离开的时候,夫差还问了一个问题:“快淹死的人还要强颜欢笑,我也要问你一个问题,贵国的史黯为什么会被称为君子?"公元前510年夏天,吴国讨伐越国,史黯夜观天象,曾经预测,不到四十年,吴国将被越国消灭。夫差在这时候间起史黯,多少有些自嘲的意味。楚隆回答得很委婉:“史墨这个人啊,做官的时候没人讨厌他,退休之后没有毁谤他,是因为这样才被人称为君子吧!”夫差听后答道:“您说得真是恰当。”
 晋国|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文章插图
这番对话虽然很巧妙,但也反映了春秋末年超强霸主消退,地区性强国涌现的事实,是啊,当年吴国曾经把楚国打到差点灭国,如今也陷入当年楚国的场面了。这场景,自然是只能期待“君子”来拯救一国了。不过吴国的问题,按照此后魏国人李克的分析,是亡于“数战数胜”,这样下来君主骄纵民众疲惫,所以最终亡于好战穷兵。而某种意义上,越国其实后来也走上了这条道路,不过越国的归路还有一些不一样,我会放在后面的章节来讲。再回来看越国,越王不寿在前449年(秦厉共公二十八年)派使者去秦国为儿子(我觉得不太可能是为自己,越王不寿那时候应该有五十多岁了)接了一位妻妾回来,这可能也是为了敦睦一下楚国盟友内部的友谊,说明这个时代越国大概是与晋楚关系都比较和谐的。然而到了第二年,越王不寿就被儿子朱句(金文作“州句”)所杀,这也是后人所追述的“越人三世弑君”事件中的第一起。越国进入朱句的时代后,就与晋国(以及晋国霸业的后续继承人魏国)合作更为亲密,与楚国渐渐疏远了。不寿弑君后的第二年,楚国就开始加大了对东方淮河流域地区的经营,消灭了蔡国(时在前447年,楚惠王四十二年),《战国策》称“蔡恃晋而亡”。蔡国本身在晋楚争霸时期,是楚国的小弟,然而在吴越崛起后的“四强时代”(即晋、楚、齐、越),选择了依附晋国,这种二五仔行为,自然是找打没的说。灭了蔡国以后,根据《清华简楚居》的记载,楚惠王自己干脆坐镇蔡国故地州来(今安徽凤台县),而让太子坐镇老巢郢都,足见楚国对于东方的重视,而这种重视,也意味着楚越两国对瓜分吴国遗产共识的一种破灭,江淮地区,又要不太平了。楚惠王果然又开始了进一步的东方经营,先是在楚惠王四十四年(前445年)长途奔袭,端掉了越国的北大门门卫兼齐国的东大门杞国,算是给齐国和越国都上了一课。尔后又引进了一位工程人才,来自鲁国的公输般(也就是鲁班),他发明了一种水战兵器“钩镶”,就是把一种类似于船锚形的金属钩子坠在绳索之上,这种兵器很有用处,它对败退的敌船能钩住,对进攻的敌船能抗拒往前推。因为楚国在长江、淮河的上游,而越国处于下游,一旦水上交战不利,越国水军可以借着水流迅速撤退,如果越军占了上风,楚军船只沿水流而下,自然越国水军就可以与陆军配合围歼楚国水军。但是,自从楚国有了公输般发明的秘密武器,就再也不怕水军的重大损失了。
 晋国|晋国人的神奇外交,玩弄吴越于股掌之间,否则中原文化早已沉没
文章插图
不过虽然在水上可能略有损失,越国却在陆地上加紧了与晋国的配合。事实上,晋国在三家灭智氏以后,赵氏虽然也有晋阳被围三年的巨大损失,不过仍然是韩魏赵之中最强的一员。另外其实赵襄子本身也是有大晋国主义思想倾向的人物,当年孙武也认为晋国六卿最后会归政于赵氏,所以赵氏一族还不希望看到晋国瓦解,为了统合人心,就要继续加紧对外征战,以外部矛盾转移内部矛盾。《清华简系年》当中就有一条记载:晋敬公(哀公)十一年(前441年),晋国的赵桓子(赵襄子无恤之子)在巩(今河南巩义,时属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大夫会盟,还会见了越国之令尹宋,约定两国一起讨伐齐国,结果把齐国打得损失很大。齐国人不得不沿着济水修筑起长城,从泰山西麓一直修到海滨。这一役虽然给齐国造成的威慑很大,不过我觉得这次征伐背景故事可能更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