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巴|《诗刊》刊载韩国的结巴诗惹争议,读完都变结巴了,据说还给奖金

韩国诗人把句子写成结巴,竟登上中国《诗刊》,难道国产诗不香吗
 结巴|《诗刊》刊载韩国的结巴诗惹争议,读完都变结巴了,据说还给奖金
文章插图
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语言流畅性障碍症,表达语意的时候或间断、或重复、或延长,总之就是不利索。在生活里遇到说话结巴的人,让人感觉不舒服,他轻易表达不出来,会让对方也捏把汗,莫名地跟着他一起紧张。然而,当结巴遇上诗词,便能酝造出一番别样的韵味。口吃诗,即双声诗,也叫同声母诗,即诗歌每句都采用声母相同的字,读起来像是读同一个字,给人回环往复的感觉。比如明代文人刘厚坤之《七夕》:“莲漏难留恋,南楼辇路凉。年年来念汝,两泪落牛郎。”
 结巴|《诗刊》刊载韩国的结巴诗惹争议,读完都变结巴了,据说还给奖金
文章插图
就是寻常人都难以通顺地读出来,更别说患有口吃之人了,这或许就是“口吃诗”的取名之衷所在。但是,这些名义上的“口吃诗”,是文学创作的艺术化手法,而非真正的结巴。那么,是否存在真实意义上的口吃诗呢?皇天不负有心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都未曾展现过的光芒,却被一位韩国诗人完成了,他的名字叫做李昇夏。假如李昇夏好好在韩国诗坛发展,也不会造成如今这般巨浪滔天的后果,只是他的这首诗竟鬼使神差地登载在了中国首屈一指的著名杂志《诗刊》之上,这就让人无法接受了。
 结巴|《诗刊》刊载韩国的结巴诗惹争议,读完都变结巴了,据说还给奖金
文章插图
以上便是李诗人之口吃诗。蒙克是谁咱也不清楚,但必定不会是挪威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蒙克,因为此蒙克主要活跃在20世纪上半叶。于是,李昇夏便针对与画家蒙克相处的感受,肆无忌惮地展开了想象力。或许是我理解力太差,个人觉得这首诗简直像一块灌了铅的海绵,读这首诗就像被人用这块灌了铅的海绵往喉咙里拼命地塞,难受极了。小解认为,诗歌的第一要义是诗意,唇齿留香是也,再怎么不济也不能往相反的方向发展,最起码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可是读这首诗,先不评论其内容如何、想要表达什么,单单怎么忍着读下去都是问题。有网友说,本来嘴皮子很溜的,结果读完直接变结巴了,我觉得还真有点那个意思。就说第一节吧,“受,受,受不住的我,我”,“要,要断,不,不断地”,这是什么玩意?请容许我将“狗屁”二字置于语后。
 结巴|《诗刊》刊载韩国的结巴诗惹争议,读完都变结巴了,据说还给奖金
文章插图
这首诗最大的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上的野蛮,二是内容上的晦涩。用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结巴”方式写诗,可能是一种先锋态度,但却是没有丝毫美感、完全抛却了诗意的态度。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中韩两国文化不同,语法也不尽相同,或许这种结巴用法在韩国文化里非常优美,而韩文的诗也非常美,只是翻译过来的句子变得不堪罢了。如果是这样,那就得问问《诗刊》选录这首诗的编辑了。如果李昇夏很有名,那你大可以选录他比较正常一些的诗,那更能令中国读者信服;如果李昇夏只是个小诗人,那选录其结巴诗,就脱不了哗众取宠的嫌疑。据说,李昇夏还会因此获得高达数十万元的奖金。作为中国作协主管、在国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杂志,《诗刊》的趣味不应该这么低。
 结巴|《诗刊》刊载韩国的结巴诗惹争议,读完都变结巴了,据说还给奖金
文章插图
至于这首诗的内容,想必结巴着读也读不出什么来,我们不妨把它变得正常些,再正常些,如上。结果还是一样,晦涩难懂、故弄玄虚、不知所云。小解不禁又做出了一个假设:与李昇夏在一起的画家就是爱德华·蒙克,他是在与已亡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蒙克的作品就是以强烈的主观性与悲伤压抑的情调著称,表达的是强烈的心理苦闷,而读这首诗,似乎也能感受到想释放又不得释放的氛围,俗称拉不出的感觉。然而,诗就是诗,画就是画,二者可以相似可以共通,但不可混为一谈。灵感出自诗人的脑海,这个读者管不着,但一旦它被以公开公示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就会变得难以原谅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