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医院麻醉科:传统麻醉转型围术期 精准麻醉引领舒适化医疗

在很多人印象中 , 手术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 。 但其实 , 麻醉是手术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 无论是术前、术中、术后 , 都需要麻醉医生的全程保驾护航 。 麻醉的诞生是外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 历经170余年 , 麻醉已经从起初单纯的临床麻醉 , 发展成为集临床麻醉、疼痛诊疗、危重病监护治疗、急救复苏为一体的临床学科 。
烟台山医院麻醉科主任邵伟表示 , 麻醉医生作为手术幕后的生命守护者 , 不但要保障外科医生术中需要的平稳和良好的手术条件 , 更应该提升麻醉技术 , 改善患者手术体验 。 “病人最迫切的期望是安全、无痛 , 患者术前除了关心手术的成功与否 , 最担心的就是疼不疼 。 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每一位患者围手术期感受的不是痛苦 , 不是疼痛 , 而是舒适、轻松地进行诊疗 。 ”从事麻醉工作近40年 , 在无影灯下的守护了无数生命 , 追求舒适化医疗 , 打造无痛病院是邵伟以及整个烟台山医院麻醉科团队致力追求的职业目标 。
烟台山医院麻醉科:传统麻醉转型围术期 精准麻醉引领舒适化医疗文章插图
“可视化技术”助力精准麻醉
过去 , 麻醉医生多采取“盲打”技术 , 位置和剂量靠经验 。 而随着“可视化麻醉”技术的运用 , 麻醉医生借助超声引导实施神经阻滞技术 , 实现了“指哪打哪”的精准化麻醉 。 2012年 , 烟台山医院麻醉科在山东省率先引入麻醉超声技术 , 并成功的开展超声引导下各种神经阻滞麻醉 , 使麻醉更加高度精确、准确 , 还运用到术后多模式镇痛 , 最大限度减少病人并发症 。
邵伟主任介绍 , 可视化麻醉相比传统的穿刺方法具有精确定位 , 全程可视的特点 , 在超声下 , 麻醉医生可以看到人体内很多重要器官 , 以超声作为麻醉科医生的一双“眼睛” , 将麻醉药物、精确的注射到正确的位置 , 明确了穿刺的终极部位 , 避免了病人的不适感 , 减少局麻药的用量 , 并且起效快 , 能够减少神经的损伤和局麻药的中毒发生率 , 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操作的成功率等优点 。 随着药量的减少和患者住院天数的减少 , 带来了医疗费用的降低 。 再次 , 一些难以承受全身麻醉的重症患者 , 如今在精准麻醉的帮助下也可接受手术 。 “很多患者来院告诉我说 , 他不吃麻药 , 对手术麻醉感到恐惧 , 其实这就是以往的‘盲探’ , 就是用针反复探查的麻醉方式没有起到精准麻醉的效果导致的 。 通过超声技术麻醉 , 可以用很少剂量的麻药就实现神经阻滞的效果 , 也就不存在不吃麻药的情况 。 ”邵伟主任解释说 。
烟台山医院麻醉科于2013年成功跻身于山东省重点临床专科建设单位 。 科室每年完成各类手术麻醉近3万例 。 从开展可视化麻醉技术开始 , 邵伟主任就不断加强人才培养 , 重点提升麻醉医师的超声技术水平 , 7年时间 , 科室的麻醉医师团队实现对超声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熟练掌握 , 邵伟说 , “现在烟台山医院麻醉科的每位麻醉医师同时也是一名超声医生 。 ”
关爱老年患者 , 做好“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作为重点的骨科专科医院和三甲医院 , 每年烟台山医院的手术中 , 有50%的手术是骨科手术 , 其中老年人的占比相当大 。 邵伟主任说:老年人的髋部骨折 , 被业内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 因为多发于老年人 , 尤其是高龄老年人 , 再加上老年人平时慢性疾病就多 , 手术风险较高 , 对麻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 因此科室在推进舒适化医疗和麻醉学科建设方面 , 尤其重视老年骨科麻醉技术和气道管理方面 。
烟台山医院在省内首创超声和神经刺激仪联合引导下前路腰丛三合一阻滞结合喉罩浅全麻技术用于老年高龄股骨颈、粗隆间、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麻醉方法 , 最大程度保证了老年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 降低了围术期脑卒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心脏恶性事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 为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提供了安全保障 , 相关临床成果发表的文章已被2017版中国老年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引用并作为指南与专家共识 。 2019年3月成功完成110岁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 , 也创造了医院麻醉高年龄之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