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汉唐文化一脉相承,为何两朝知识分子性格差异那么大?


 汉初|汉唐文化一脉相承,为何两朝知识分子性格差异那么大?
文章插图
\"无为而治\"不是劝当时的统治者不要无所作为,而是要顺应社会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让百姓自由发展。其根本的措施就是\"劝统治者少干涉\"以及\"使民众无知无欲\"。汉唐的\"无为而治\"绝不是一无所为,而是其遵循规律发展的最大作为。这样的具有极高精神的治国理念,正是出自于当时汉唐时期的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推动着汉唐先进治国理念的推行,使汉唐时期的中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顺其自然,顺乎自然,不将人的意愿多放置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将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保护的极好,使得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得到了最好的发挥空间。这些都离不开汉唐当时独特的知识分子和培养知识分子的文化土壤。
 汉初|汉唐文化一脉相承,为何两朝知识分子性格差异那么大?
文章插图
1、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年,国家还处于百废待兴的时候,汉高祖便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重诸侯国的压制打击,开始推行黄老之学以安抚人心。将治身与治国放在了同样的地位之上,并在早期道家的理论之上。结合更多的阴阳、儒家、墨家以及法家的思想,开始推行\"无为而无不为\",\"侍时而动、因地制宜、积极无为\"的核心思想。以此,汉初的黄老之学便将\"无为而治\"正式放在了历史舞台上,成为了汉朝治国理念中的重要学说。汉初的无为而治,使得西汉的经济迅速恢复,国家国力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汉初的无为而治为之后汉武帝推行\"有为而治\"埋下了坚实的基础。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有为而治\"随着汉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下来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已经无法适应汉代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了。正是如此,\"有为而治\"开始顺应集权形势的需要,儒家学说在经过这段时间的自我调整。
 汉初|汉唐文化一脉相承,为何两朝知识分子性格差异那么大?
文章插图
国家的逐渐强大,统治者不再满足于\"无为\",开始推崇\"有为\"治国理念。由此,黄老之学开始逐渐衰微,儒学地位不断上升。汉武帝并抓住此机会,靠文景之治,大量积累了财富和兵力,一举抗击了匈奴。随着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家不断富强,政治稳定下来。越来越多的政治矛盾也开始浮现了出来,黄老之学也无法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发展,董仲舒便一举提出了新儒学,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新儒学思想。3、 汉朝文化土壤的最终形成从汉初的黄老之学,再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结合汉朝的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的是,一定时期的文化发展,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由此也可以看出,汉朝文化土壤的最终形成,离不开当时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统治者的通知要求。被统治者接受,成为了当时的文化主流。从最开始的黄老之学,为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做出了巨大贡献,再到汉武帝时期的儒学独尊,都是文化在适应政治的发展所作出的发展和演变。汉朝的文化土壤最终形成,也让儒家思想成为了我国的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儒学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汉初|汉唐文化一脉相承,为何两朝知识分子性格差异那么大?
文章插图
1、 唐代的文化来源于生活儒学在经过了秦汉,魏晋南北朝之后,到了唐朝逐渐式微,并且在佛学的不断兴起强大之下,新儒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的发展。自此,开始被淘汰。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其国力强大。唐朝的发展国泰民安,文化有着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唐朝在前几代的的发展下来,已经政治稳定,长期统一,社会环境的安定和谐也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环境,激发着人们创作的热情,文人们热衷于将内心的想法以绘画诗词书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说唐代的文化来源于生活,还可以说唐代的文化史离不开唐代的社会生活。2、 独特的唐代文人独特的唐代社会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唐代文人,他们敢于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热衷于情感的表达。毋庸置疑的是,唐代的唐诗,就是当时借以表达人们自己所处历史文化独特的感受和洞察力的一个载体。唐诗和唐代文人一样,都是唐代的独特文化的代表。唐代文人的出现也可以说是时代造就的一种独特风光。当时社会的文化风气处于一种极度开放的氛围之中,自由的思想为汉朝学子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他们也正是在新的时代开放的审美环境之中,使唐代的文化做出了深入人心的蜕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