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4 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八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4 攻下药:大黄(二)、芒硝文章插图
自然界硝花
芒硝这个结晶体里面的结晶水 , 在空气当中 , 在自然的状态下 , 它会失掉 , 慢慢的失掉 , 失掉了结晶水就变成了粉末状态 。 我们在中学里面学这个理化课的时候 , 知道岩石的风化 , 实际上就是从中药芒硝这个当中引用过去的一个术语 。 把这个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质 , 在空气当中自然失掉了结晶水 , 而变为了粉末状态的过程叫做风化 。 最早是用于芒硝的 , 所以芒硝失掉了结晶水 , 成了粉末状的 , 就叫做风化硝 。
如果人为的加上一些药物 , 比如说加萝卜 , 也有加其他的 , 让芒硝溶化在里面煮 , 煮了以后再让它重结晶 , 重结晶了以后再让它失掉结晶水 , 这样子说就叫做玄明粉 。 玄明粉因为它和玄参一样 , 在清代那个玄不许用 , 因为康熙的原因 , 所以有的书上把它也叫元明粉 , 是一回事 。
我们现在经常在电视广告里面见到的什么西瓜霜、苦瓜霜 , 治疗咽喉疾病的 。 传统的西瓜霜就把成熟的西瓜开一个口 , 把里面的瓜瓤去掉一部分 , 然后里面装满了芒硝 , 然后再把这个盖盖上 , 这个芒硝就溶解在西瓜瓤里面 , 然后它从瓜的外壳析出来 , 再重新结晶 , 把它收集起来 , 有的就是粉末状 , 那么这个就叫西瓜霜 。 如果装在苦瓜里面 , 从表皮析出来 , 收集粉末的就叫苦瓜霜 。 也可以装在黄瓜里面就叫黄瓜霜 。
当然现在工业化的生产 , 像广西生产的玉林药厂生产的西瓜霜 , 不可能再是装在一个一个的西瓜里面 , 其实它现在都是很大的大缸 , 整个用工业化的生产把它搅拌在一起 , 那个大缸里面批量的生产 , 它也叫做西瓜霜 。 现在四川有一个产品 , 叫做苦瓜霜喉片 , 也是很受欢迎的一个产品 。 那么里面其实都是芒硝 。 把它加工成玄明粉、西瓜霜、苦瓜霜这一类的 。
究竟它的目的是什么?现在有争论 ,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 它反复的重结晶 , 更加纯净 。 因为在芒硝里面经常含有其他的杂质 , 尤其盐类的杂质很多 , 这个反复的重结晶 , 它很纯净 。 那么纯净了以后 , 它变成了玄明粉 , 变成了风化硝 , 变成了西瓜霜 , 变成了苦瓜霜 。 芒硝的这个作用是增强呢或者(还)是缓和?普遍的现在认为作用变得更加缓和 。 但是如果我们从理论上来计算 , 应该说作用应该增强 。
因为如果我们从中学学过的化学 , 我们计算这个分子量 , 这个芒硝里面含十分子的结晶水 , 每一分子就是一十八 , 就一百八 , 那么整个芒硝的量还不到一百八 , 计算分子量的时候 , 失掉了结晶水 。 所以如果说你用了10克的芒硝 , 那么其中有一大半是结晶水 , 用的还不到5克 , 只有3 , 4克的真正是硫酸钠 。 如果用的是西瓜霜、苦瓜霜、玄明粉 , 那百分之百的都是用的硫酸钠 。 如果它起作用的全是硫酸钠 , 而与结晶水无关的话 , 那么这样的作用应该是增强 , 而不是缓和 。
所以这个现在也是 , 普遍的书上都是说 , 制成这样一些让它失掉结晶水(的粉末)使它变得更加缓和了 。 那么作为泻下使用的时候不见得它更缓和 , 可能作用还更强一些 , 因为它含量更高了 。 这是关于芒硝有关的一些名称 , 这个我们书上在参考资料的二谈到牙硝的问题 , 它也是十九畏 。
最后谈了硝石 , 因为没有收载 , 硝石又叫火硝 , 又叫焰硝 , 主要是硝酸钾 。 在古代文献当中 , 芒硝和硝石经常出现名称的混乱 。 所以那天我讲总论的时候 , 陶弘景就鉴别这个硝石和芒硝 , 就用很高的温度的火焰来灼烧 , 能够起紫色火焰的就是硝石 , 其实就像现在化学上的焰色反应 。 其实当时非常先进了 , 用理化的性质来鉴别 , 这两个药是不同的 , 芒硝与硝石 。 这个也是在名称当中大家适当的了解 。
芒硝作为一个泻下药 , 它也是一个苦寒攻下药 , 因为本身芒硝滋味也有一点苦味 , 尤其是不纯的芒硝 , 大量的芒硝里面其实都含有硫酸镁 。 硫酸镁本身味道是比较苦的 , 所以在西药里面又叫硫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