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3 桑叶 菊花 蝉蜕 蔓荆子 葛根( 七 )


因为葛根的解肌来源于明代陶节庵的《伤寒六书》 , 它里面有个柴葛解肌汤 , 因为这个方名就有解肌 , 所以后人为了体现这个方的特征 , 所以葛根单味药的功效也认为解肌 。 陶节庵的解肌和前面比如说张仲景、陶弘景、李时珍、张元素他们的解肌都不一样 。 他把表证当中又来分三个阶段 , 好像葛根最适合表证的第二个阶段 , 就是感冒一二天或者二三天以后 , 这个时候的表邪开始入里化热 , 好像从皮毛到了肌肉 。
在这个时候感冒二三天以后开始入里化热了 , 葛根是最佳的应用时机 。 所以他把葛根在这个阶段用 , 认为是解肌 。 那个邪气没有在皮毛了 , 已经在肌肉了 , 它是用这种形象的解剖的部位来提出了葛根的解肌 。 我们如果在同一个章节里面 , 前面桂枝有解肌 , 这里葛根又有解肌 , 完全含义不一样 , 所以这个没有必要 。 所以我们回避解肌这个术语 , 就笼统称解表退热 , 这样是有好处的 。
透疹 , 这个和其他象蝉蜕那些没有两样 , 一个是解表 , 一个直接透疹 , 用于麻疹初起 , 这个不多讲 , 因为现在临床价值不大 。
第二个生津止渴 , 生津本身就是对口渴的一种治疗作用 。 口渴就是胃的津液不足 , 不能上承 , 不能润养口腔 。 出现口渴 , 从中医学当中 , 一个是因为热邪伤津 , 津液不足了 , 那么要清热生津;另外一个阴虚 , 本身津液是阴的一个部分 , 阴液不足了 , 这个时候要养阴生津 。 另外是由于这个脾的升发受到了一些制约 , 失常了 , 不能很好的输布津液 , 那么这个时候往往可能要健脾补气 , 要升发脾气 , 使这个津液更好的上承 , 在这些情况葛根都能用 。
最常用的是有热邪 , 它本身偏于寒凉的 , 它也有一点清阳明胃热的作用 , 能够清热生津 。 阴虚的配伍补阴的药 , 它也能用 。 如果是脾虚不能很好的敷布津液 , 出现了口渴 , 葛根也可以和补气的黄芪、人参、党参这一类药 , 在古方里面也是能够使用 。 所以它应用非常广泛 。
现在不但用于一般的热病口渴 , 还用于消渴 。 消渴是以糖尿病为主的口渴多饮 , 当然不完全是糖尿病 , 我们这里不多讲 。 那么葛根在治疗这个糖尿病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消渴 , 常常是一个很重要的辅助药 。
那么也要分类型 , 看是气虚 , 是阴虚或者胃热?还要看它在肺 , 在肾或者在脾胃?不同配伍相应的药物 。 所以它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生津止渴的药 , 可以用于多种与口渴有关的症状或者疾病 。 所以葛根有一个甘味 , 这种生津就是属于补虚的范畴 , 所以很强调这个甘 , 本身也与它的滋味有直接的联系 。
另外升阳 , 这个升阳就是升举脾的阳气 , 或者说清气 , 升举的脾的清气 。 我们在中医学基础里面学脾主升清 , 脾的很多功能都要在脾能够升清的状态下 , 才能够正常的发挥 。 如果脾不能升清往往就出现脾气下陷 , 脾气下陷除了出现下垂的一些脏器 , 或者脾虚的其他的一些症状以外 , 有时候就出现了腹泻和一些脏器下垂 , 不能升举脏器 , 不能很好的运化水湿 。
葛根主要用于脾虚清阳不升的久泻不止 , 比如说以后我们要学的七味白术散 , 它和白术、人参这一类药一起使用 , 本身它是脾虚的 , 葛根没有补脾的作用 , 要和补脾的参术这一类配伍 , 它辅助那些补脾的药来升举脾胃的阳气 , 有利于腹泻的治疗 。 这种情况常常用煨葛根 , 我们前面讲炮制的时候 , 煨了以后它升阳止泻的作用可能就有所增强 。 但它不是直接的收敛止泻 , 它是通过升发脾胃的清阳之气 , 增强脾运化水湿的功能 , 这样来达到缓解泄泻的 。
由于在《伤寒论》里面葛根与黄连、黄芩配伍在一起 , 有一个很有名的方 , 芩连葛根汤 , 黄芩黄连葛根汤 。 那么葛根在(与)黄连、黄芩配伍以后 , 不是升阳止泻 , 因为这个芩连葛根汤在《伤寒论》里面是太阳阳明合病 , 它还有外感表邪 , 有发热的症状 。 是用葛根来解表退热 , 用来治太阳的邪气 , 里面的芩连才是治阳明的这种湿热 。 所以葛根的升阳止泻 , 是脾虚久泻 , 而不是外感的泄利 , 外感兼有泄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