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欺天、中不欺民、下不欺地,中国唯一的十朝元老,九帝宰相在中国历史有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在老百姓眼里他是个好官,处处为百姓着想,而且从个人品德上讲,他绝对是个好人,一生乐于助人特别喜欢帮助贫穷百姓,对同僚有辱骂他的也不记仇。但是在史学家眼里,这个人毫无礼义廉耻,因为不管如何更朝换代他都坦然接受。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不倒翁冯道。之所以被史学家骂,这其实都怪他生错了年代,在五代那个时期,皇帝换的这么快,有什么办法。
文章插图
冯道为人宽厚 济世安民冯道882年出生于河北沧州一个耕读之家,从小就是个老实孩子,平时除了照顾双亲之外就是读书,看来家庭条件还不错。在后唐时期冯道的父亲去世了,古代这种情况要辞官回家守孝,冯道也不例外,当时百姓收成不好,战乱又多,回乡之后的冯道把自己俸禄除了够自己吃喝,剩下的全部给了乡民,除了给钱,当时有很多老幼病残的田地无人耕种,冯道就晚上悄悄的帮他们去耕地。当时契丹知道中原有这么位牛人,都想把他掠到契丹去。
文章插图
冯道十朝元老 九帝宰相20岁之后出来做官,跟着幽州的刘守光干,只是这个老板脾气比较暴躁,没干几年就被关进了监狱。刘守光失败之后投奔了太原的李存勖,就是后唐的开国皇帝,也正是从这个时期起,冯道开始备受重用,一直到后周。后唐明宗927年冯道被拜为宰相,对有才学的多加以重用,对品行浮躁的加以压制,明宗去世之后,李从珂造反,冯道迎接李从珂继位依然是宰相,后来又改为司空。石敬瑭时期冯道再次被任命为宰相,第二年还让他去契丹访问,这一走就是三年才回来。石敬瑭去世之后,冯道又拥护石敬瑭的儿子石重贵做了皇帝。
文章插图
石敬瑭后汉时期被封为太师,郭威灭掉后汉之后,见到冯道居然还要行下跪之礼,冯道也安然接受,郭威继位之后冯道再次被拜为宰相,而且对冯道很敬重,上朝从不直呼其名。郭威去世之后是柴荣继位,冯道对柴荣好像有点看不上,柴荣想御驾亲征他反对,柴荣说敌军是乌合之众,遇到我军如泰山压卵,冯道说皇上你不是泰山,专门和皇帝过不去,柴荣气的够呛,打仗故意不带他,让他负责郭威的葬礼,结果事情还没做完,冯道去病逝了,柴荣听到消息之后下令废朝三日。如果冯道在多活几年,估计到了北宋依然能做宰相。
文章插图
柴荣爱惜民力 善待下属 百姓唐明宗问他农事,冯道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此常理也,确实是常理,一直到现代依然如此。然后还念了一首诗给皇帝,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天下君,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皇帝从此之后更加重视农业。还有一个人指名道姓的跑到衙门前骂冯道,冯道说,这个人肯定是醉了,把他叫进来,好好招待,在中国历史上能如此大度的宰相,找不出来几个吧。
文章插图
司马光三不欺在冯道自己的长乐老自叙中,说自己有三不欺,上不欺天,中不欺民,下不欺地,而且不论贫贱还是富贵,不管是年轻时还是年老都如此,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备受皇帝重用的原因。得罪史学家冯道在史书中之所以评价不高,只要还是史学家都希望大臣能忠臣不侍二主,像冯道这样换了四个朝代,依然身居高位的,自然是他们的批判对象,因此不管是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冯道都是批判的。但是我想,评判一个人,还是多看看他对老百姓怎么样吧。
推荐阅读
- 盘点《雍正王朝》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8位角色,弘历错的最离谱
- 古代那些结账直接放银子的侠客,为何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
- 梁山一百单八将最好听的三个姓名和绰号,其中不包括及时雨智多星
- 俗话说“酒中不语真君子”,后面一句更经典,道出为人处世的原则
- 俗语“山上不捡肉,水中不捡鱼”,有道理吗?老祖宗的话值得一看
- 古人讲“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何意?生活中不妨留意
- 在老腔中唱出新意,在新腔中不失旧韵
- 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人形有一个美中不足,猪八戒嘲笑不已
- 为何说贾元春在宫中不得宠,你不看看曹雪芹给她的判词是啥?
-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家人,那为什么在书中不避祖、父曹寅的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