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母|张爱玲生母早年弃女出国游玩,晚年沦为女工,逝前求见女儿遭拒


 生母|张爱玲生母早年弃女出国游玩,晚年沦为女工,逝前求见女儿遭拒
文章插图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借口。”这句话是出自张爱玲的文章,却恰好地说明了张爱玲母亲的性格。
我们都读过张爱玲的文章,喜欢她文章中的风花雪月和悲悯哀伤,但这都离不开张爱玲所受过的教育,在支持张爱玲教育方面母亲黄逸梵确实有不少功劳,但是在张爱玲笔下的母亲却是冷漠而疏远的,晚年的黄逸梵沦为工厂女工,在她逝世前,张爱玲也不愿多去看一眼。
不屈从于失败的婚姻和丈夫提出离婚
要说起张爱玲,人人都会赞叹她是一个奇女子,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子,但是要提起张爱玲的生母黄梵逸,在那个年代来说也算是位独立、有思想的新型女性代表。
1896年,黄梵逸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家族中,祖父黄翼升是清末首任长江师提督,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必然也会受到很多规矩的约束,特别是包办婚姻。
当时由于黄梵逸家中和李鸿章的关系很是亲近,两家大人便合计让黄梵逸与清末名臣张佩纶的独子张志沂结婚,1918年,在黄梵逸还不懂得男女之情为何物时便已经成为了人妻。
 生母|张爱玲生母早年弃女出国游玩,晚年沦为女工,逝前求见女儿遭拒
文章插图
在结婚后的一段时间内黄梵逸和丈夫的感情还是很好的,被人们看作是天生一对,但是从1920年两人拥有了自己孩子后关系却逐渐僵化。
可能是面对着更多柴米油盐对生活的磨合,两个人没有了初在一起的悸动,又或许是家庭对女性的要求对于黄梵逸来说过于苛刻,于是两人开始不断地争吵,矛盾也逐渐升级。
黄梵逸与旧时的传统女性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当时社会因为受到各方先进思潮的影响,人们都开始捍卫女性的尊严和尊重爱情的自由权利,黄梵逸也是其中的一员。
黄梵逸渐渐开始对这段婚姻有了排斥的心理,而她做出的决定就是离开这个让她窒息的家,去到国外享受自己的人生,于是黄梵逸多次离家出走去国外游玩。
 生母|张爱玲生母早年弃女出国游玩,晚年沦为女工,逝前求见女儿遭拒
文章插图
在国外黄梵逸可以说过得十分悠闲幸福,虽然书由于封建礼教束缚了她的双脚,但是这也丝毫不影响她想要追逐自由的愿望,她在国外留学的几年间学习着各种新鲜的事物,滑雪、礼仪、社交……她都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加上黄梵逸天生面容美丽更使得她在人群中显得魅力十足。
与黄梵逸不同的是丈夫张志沂在妻子不在的日子里并没有对这段婚姻进行反思,而是更加地暴躁堕落。
对于孩子们常常是打骂不断,还常常一副公子哥的模样在外沾花惹草,娶了不少姨太太,和所谓的朋友们抽大烟,这让回国后本想安安稳稳生活的黄梵逸再也忍无可忍,于是她很干脆地提出了离婚。
 生母|张爱玲生母早年弃女出国游玩,晚年沦为女工,逝前求见女儿遭拒
文章插图
黄梵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忽视了感情的重要性
比起那个年代现在人们对于家庭婚姻观念就更为谨慎,一段婚姻的失败往往不只是导致两个人的感情破裂,在这其中受伤害更多的就是孩子,而张爱玲在父母这段失败的关系中就承受了许多。
张爱玲在4岁的时候就眼看着母亲出国留下了自己,那个年纪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虽然说黄逸梵在离开孩子的时候内心也是十分痛苦的,但是要说和孩子相比较起来就少得多。
这种被遗弃和抛弃的自卑感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在张爱玲的笔下我们也就多看到的是她对于母亲的冷漠和疏远。
 生母|张爱玲生母早年弃女出国游玩,晚年沦为女工,逝前求见女儿遭拒
文章插图
其实黄逸梵还是很爱女儿的,只是可能她的方法是不同的,她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家庭中,她太明白一个女人真正地独立是要有自己的思想,也知道愚昧会如何摧毁一个女人的一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