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好善善心渊,宿因旷作今复坚。与佛同生极乐天,观空利物来东边。目有神光顶相圆,王公稽首拜其前。——朱元璋《入如来禅》朱元璋是明朝的第一个皇帝,也是一个杰出的古代帝王。人们除了关注他所做出的斐然政绩,对其外貌也十分好奇。《明史》中描述朱元璋“姿貌雄伟,奇骨灌顶”,而在坊间传闻之中朱元璋奇丑无比,如此一来他的真实长相好似成了一个谜。幸运的是人们曾在一老农家中发现朱元璋真人像,揭开了他的真实面貌。这幅朱元璋的真人画像一开始也受到了怀疑,毕竟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朱元璋“真人画像”太多,难以分辨哪一个才是真的他。不过这个老农表示自己世代传承了几百年,他手中的朱元璋画像是真的。关于朱元璋的画像,一直是鱼龙混珠,让人难以确定这位真龙天子的庐山真面目。老农能拥有朱元璋的真人像,非常的难得,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朱元璋的真实长相。这幅画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插图
一、曾经消失的朱元璋后人古代没有相机,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令人没法确切地知道,那些帝王、名人究竟长什么样子。对于他们的相貌,后世之人只能根据相关文字去猜测,再者就是根据他们的画像去想象。大部分帝王还能凭借画像、及相关记载去想象他们的样子,即便不能百分百的确定,至少还有一个大概的“框架”去确定。但对于朱元璋,因他在不同画像上呈现出的完全是两个天差地别的样子,没人知道哪一种才是他更真实的长相?导致后世之人对他的长相一直争论不休。
文章插图
而明朝灭亡之后,后来登台的清朝对朱氏后人进行了大肆屠杀,导致朱氏后人在那场大屠杀四散而逃,为了活命,只能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中国的成立,朱氏后人已经安全了,不必再过着四处逃命躲藏的生活。如此一来,清军也不好找他们,使得他们得以继续繁衍。过去在河南郑州,就发现了一个村子,村子里面的人就表示自己是朱元璋的后人。二、第九代朱氏后人在这个村子里的人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杀,改掉了“朱”姓,换成了“王”姓,以保证子孙后代能够安安稳稳的生活。不过他们的名字依然按照族谱进行命名。按照朱氏族谱,他们是以“金木水火土”来排的辈分,朱氏后人繁衍了下来,在河南朱氏后人这一代,已经属于第九代。
文章插图
他们在几百年前刚逃到河南郑州的时候,当时只剩下两三百人,落脚后发展成了一个村子。这些人曾来自大贵族家庭,但在过去没人敢站出来说自己是朱元璋的后代。后来迎来了一个和平包容的时代,他们终于敢向外界说明自己的来路。为了证明他们真的是朱元璋的后代,有很多人能拿出老一辈流传下来的东西来证明。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的都是真话,村上老一辈的人拿出了祖上传下来的家谱,上面还记载有关于朱元璋的毕生事迹。三、朱元璋相貌之谜被解开专家们听说有朱氏后代出现,前去了解情况,只见很多村民能拿出明朝时期所制造的首饰、勺子、及其他的文物。经过鉴定,那些文物的确是来自于明朝。一位老农还拿出了一幅朱元璋的画像,专家表示怀疑,因世间有太多的朱元璋画像。朱元璋自己也曾召来很多画师,但难有满意的。同时来自不同画师的朱元璋画像,也出现了不同的形象,而村上老人拿出来的,经过鉴定这画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虽有些斑驳和褪色,但确实是朱元璋的真人画像。
文章插图
有老人告诉专家们,他们一直把这幅画像仔细地保存着,一般不会把它取出,因此隔着几百年的岁月,整体画面完整清晰,也使得朱元璋的相貌之谜终于解开。最后专家建议村民上交这幅画像给国家,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好的体现出这幅画的价值。经过几番思量,老人把朱元璋的画像上交给国家。之后这幅肖像正被完好地放置在博物馆中,这也能让更多看到这位帝王的面貌与气概。结语朝代更迭,人才辈出,华夏民族从不缺乏英雄人物。遗憾的是,古代没有相机,帝王英雄的相貌后人无从所知,仅能从史料的文字记载中去猜测。毫无疑问,单凭文字猜测,很难猜测到他们的确切样子。一直以来,朱元璋在后世人的心中就有两个长相,一个是稍微扭曲的长脸,一个版本是五官端正的圆整脸。朱元璋的后人终于把他的真面目公开,使得人们看到了他真实的长相,人们不必再围绕着他的长相展开争论。这还要感谢仔细保护财产、且愿上交画的“朱氏后人”。正因他们的保护,才使得那些有故事、有意义的文物,得以流传至今。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1978年, 李渊外孙女墓被发掘, 专家发现一文物, 揭开她的奇怪癖好
- 这位将军的陵墓里发现怪酒器,不仅模样诡异,而且来路成谜
- 宋江既然甘心被刺配江州,为何要在浔阳楼题反诗?只因他发现……
- 油画中的美人都跑了出来,就藏在我们周围,你能发现她们吗
- 专家意外发现宋朝机关墓,打开墓门后,看到的东西让他们很吃惊
- 老农修猪圈意外挖出186具尸骸,检查后专家秦始皇祖坟找到了
- 老农家猪圈离奇丢猪,无奈选择报警,专家赶来后却乐开了花
- 滨州一村民河畔取土发现石刻文物!现已捐赠至当地文物所
- 包拯是不是清官专家打开包拯墓,发现这一物品后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