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高水远|榭台楼阁临明月,山高水远留清风】
文章插图
△徐照海作品《清水塘》1971年作
文丨刘晨
《芥子园画传》提出:“画中之有楼阁,犹字中之有九成宫,麻姑坛之精楷也。”徐照海的界画恰有楷意在其中,结构严谨、线条清晰、恢弘大气。但同时,徐先生极具艺术特色的留白,又给画面平添生气,让山水亭台充满了诗意。画中的集中意象似是“山寺立于云外”,而徐照海又喜欢将生活化的场景融入其中,如市井的轮廓,雪中温亮的窗户,还有熙攘的人流;用色不拘一格,时而古意,时而大胆创新。那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粉蓝紫色,与古朴的建筑山水毫不冲突,正如天高地阔让人敬畏,生活本身也有它的色彩。近日在湖南日报美术馆举行的“锦绣中华——徐照海中国画作品展”,带来了徐照海对祖国大好河山多年的创作成果。
上世纪80到90年代可谓徐照海先生创作的鼎盛时期。那时的徐先生多次受邀为中南海、外交部、驻外大使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党政机关绘制了大量的精品力作,他的画还被外交部定作礼品赠送给多国元首和政要并多次应邀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国内外艺术界的瞩目。徐照海先生被当时的日本媒体誉为“中国山水画巨匠”,东京的地铁口至今还保留着他那时期的作品《洞庭秋月》。
徐照海先生1929年出生于河南开封。从求学浙江美院到来长沙工作后的数十年间,徐先生对“界画”情有独钟。他先后临习并着重研究了历代界画名家的作品,从隋唐时期的展子虔、李思训父子到北宋的郭忠恕、王士元;从明代的仇英、石锐到清代的袁江、袁耀等。他游历名山大川,画遍风景名胜,并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前人并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新界画”。
如果说1970年代徐先生创作的《烈士公园》《清水塘》《第一师范》等代表作是为“革命历史名城写照立传”,带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浓厚的客观因素,那我们从他1980年代以后的作品可以看到,他更多的在表现主观意识,崇尚自然的哲学观。这个时期的《岳阳楼》《天心阁》《少林寺》等作品,山水与楼阁虚实相间、幽晦迷离,让水墨画的文人气息贯穿于庭院之中,完全突破了传统“界画”工整严谨的套路而不失法度。特别是那幅几乎耗费了他晚年全部精力的鸿篇巨制《锦绣中华》80米长卷,东起山海关,西至布达拉宫,集长江、黄河、三山五岳于一体,融春、夏、秋、冬四季于一卷,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意境幽远,气势恢宏。此作被美术界誉为“史无前例”,也奠定了徐照海先生“中国界画第一人”的学术地位。
我与徐老乃忘年之交。先生性格温和、为人低调,晚年更是万事谨慎,甘于寂寞。他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作画,寒暑不间、晴雨不辍。徐先生始终坚持走传统的路线,他常说中国画离开传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徐先生闲时喜欢读书,尤好世界名著,看新闻联播亦是他每天不可错过的事。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先生仙逝已7年有余。回想当年与先生品茶论道愰若如昨,不禁感叹油生。
愿先生之风,山高水远。
(徐照海(1929——2013),河南开封人。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曾任教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沙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等。)
推荐阅读
- 先秦时代|山高路远、关隘重重,东南西北四条路,山东六国为何就要剑走偏锋?
- 《水浒传》梁山高手众多,那么论个人战斗力,排名前五的都有谁
- 为有青山高如云,才得目睹无底涧!
- 文物收藏|川博收官大展:“山高水长”呈现丝绸之路上物象千年
- 参观|省妇联组织参观“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
- 割肉|深山高僧63年不吃油盐,一佛衣穿了43年,曾割肉救母感动世人
- 这本|苏小暖《神医凰后》够经典了,看了这本佳作才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
- 自愧不如|《水浒传》里最阴险的奸人出自梁山高层,他的歹毒使高俅自愧不如
- 文物收藏|走进“唐宋八大家”的世界
- 陕西永丰|山高水长真情永驻 乔浩国画新作品鉴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