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查阅文献得知,广州官方记载出现水刷石(又称洗石米)的时间是1930年前后,而陈廉伯公馆的建造时间是1918年。与此同时,我们勘察发现陈廉伯公馆现状楼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据《广州文史》记载,1962年广州市设计院曾派两位工程师查勘。第一次将陈廉伯公馆鉴定为‘石屎结构’(广东俗语,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二次复查,是从五楼往下,对大瓦面底下的平底检查,凿开发现有木金字架在其中,往下凿开各层板底,一一露出木桁梁。该文史记载说明陈廉伯公馆早期为砖混结构,楼层为密肋木结构,综合现场取样及文献研究,可以判断该建筑最早为涂层装饰,相信在1962年后因为将木结构楼面改为钢筋混凝土,导致外立面破损并进而采用水刷石重修饰的状况出现。这从柱头及楼层间花饰、线脚也可佐证,这些装饰依然采用涂层而非水刷石,因为很难用水刷石工艺去修饰古典建筑复杂的纹样。”
第二个动作是要搞清楚外立面揭层发现的黄色是什么黄色?
彭长歆曾遍查史料与访问见证人,省水利厅没有改建的档案,也没有发现改建前的公馆情况记录。陈廉仲的孙女陈安薇因其时尚年幼,对立面色彩无印象,有一张陈廉伯公馆落成时陈家人在公馆前的合照,也在“文革”中烧了。最后,在耶鲁大学图书馆里发现了两张陈公馆的黑白照片。
“这两张图片也显示外立面不是水刷石,而是涂料面层,因为水刷石有颗粒。我们做了几个样板,分别是黄色、浅黄和白色,拍下来后转成黑白照片和老照片对比,纯白色在黑白照片中更亮更耀眼,这就证明墙面原来是有色的,而黄色转成黑白照片后正是照片中的白色调。”彭长歆兴奋地说。
“对了色板后,再以公馆附近没被改变过的更楼的立面色彩为参照物,因为一组建筑一般都是同一个颜色,进而确定黄色样板。”
“因此,墙面颜色是通过考古探底、不同颜色的黑白图片的亮度对比,并以基本保持原貌的更楼为参照物来确定。”彭长歆说,“虽然水刷石立面看上去更像石质古典建筑,但文物修缮须以实证为基础,而非个人的喜好和想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及涂层材料工艺的变化,要恢复与过去完全一样的黄色是不太现实,我们能做的是不断接近本色,并尽可能恢复建筑色彩的历史意境。”
文章插图
■公馆大厅曾被间隔墙间成许多小房间,还吊了顶,修缮后恢复了八角形天花图案。
还原立面线脚和装饰
不仅是墙面色彩,被人质疑的线脚的色彩,彭长歆也做了考证。
他说:“原来我们以为墙面是黄色,线脚是白色,后来把底层捅一捅后就露出了里面的黄色。所以是在亚运会时把线脚涂了一层白色。”
“我们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都是用黄色,后来得知陈家这几个孩子都在当时的法国殖民地越南呆过,而越南的许多前法国殖民地建筑如河内印支总督府就是全黄色外墙,于是释然。相信在越南的生活经历对陈氏的西洋建筑认知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熟悉陈公馆的人也许能发现,与修复前相比,现在的公馆不仅还原了最初的黄色立面。“原来立面上所有的历史信息都被后刷的涂料糊掉了,我们很精细地把每个细节都还原了,它的细节很丰富,檐下板都有线脚,柱头上有细小的花纹,所以这栋楼的细节在广州应该算最完整的,有阳光的时候很漂亮,因为它有细节,阳光投射后形成的阴影令建筑有着迷人的精致感。”
重点恢复空间格局
拆墙,恢复大厅与落地窗
当年广州城内最大最豪华的宅邸,能一窥其堂奥者寥寥,此前人们看到的,是改成“72家房客”的单位宿舍,因此,除了立面,恢复内部空间格局也是这次修复的重点。
步入修复后的公馆,迎面就是宽敞的大厅,注意看头顶美丽的八角形天花图案,啧啧,让人目眩神迷……改作水利厅宿舍后,这个大厅曾被间隔墙间成许多小房间,还吊了顶,遮盖了美丽的天花,现在都露出真容了。
门廊、大厅里有两个细节是不容错过的:
推荐阅读
- 人生若只如初见最美纳兰词,缅怀最爱的表妹,祭奠死去的爱情
- 民国四大美女的最后结局:林徽因一生受尽宠爱,最美的她却凄苦一生
- 贺知章笔下最美春天,短短四句都是千古名句,结尾更千年无人能越
- 人间最美是青花
- 1月9日吴琦璇讲座《当代艺术里的儿童符号》将在广州举办
- 水浒传中最美女子是哪位?金庸提到两个男人的名字,答案太妙了
- 红楼梦中最美的那段天作之合,却因两人性格缺点导致双方遗憾
- 花城上演“舞”林争霸 最美社区舞出幸福
- 大型民族器乐交响音·画《四季岭南》广州上演
- 诗剧《普及美学原理》在广州正佳大剧院热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