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典籍|采摭众家 成其博大


名著典籍|采摭众家 成其博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袁仲一、赵光勇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
共12卷、560万字的《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以下简称《集成》)终于出版了 , 这是当代《史记》研究学人不懈努力 , 付出二十余载心血的成果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以人系事”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中华民族三千余年历史 , 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集成》以资料搜集的全面性、类别整理的学术性、问题探究的前沿性、系统检索的实用性 , 成为当下《史记》研究重要的工具书 。它充分吸收中国历代和海外汉学界的《史记》研究成果 , 在集成式整理中呈现其流变轨迹 , 对零散评论进行专题汇聚、深层梳理;以现代学术精神探索《史记》的丰富内涵 , 发掘其价值与魅力 , 引导读者理解、热爱优秀传统文化 。
本书充分借鉴《史记》研究成果 , 爬罗剔抉 , 披沙拣金 。引用中国古代《史记》研究著作420余种、现当代《史记》研究著作260余种、海外汉学研究文献100余种、考古资料200余种 , 以及一批代表性学术论文 。千余种著述的体量规模 , 是以往《史记》工具书无法比拟的 。但本书并不限于单纯的资料汇聚 , 以“汇校”“汇注”“汇评”为其主体 。“汇校”吸收校勘成果 , 以辑录他校为主;“汇注”罗列各家“字词义诠释、句义段义以及天文地理等考释” , 从不同角度予以申说;“汇评”涉及对文句文段的评价 。这样的设置编次清晰、简而有序 , 能够对海量资料进行辨识和容纳 , 是以学术为导向 , 博采众长、守正创新的深度融合 。
微观探究与具体考证相结合 。《集成》从《史记》文本中找到有价值的“点” , 使其得到深入阐发 , 又通过“点”的连缀与组合 , 丰富对具体问题的阐释与补充 。本书借鉴《左传》《史记》《史记索隐》《史记评林》等古典文献的评论体例与方法 , 以编者按、篇评、研究综述的体例顺序予以评说 , 形成其梳理问题、分层评说的叙事逻辑 。其中 , “编者按”的设置颇为灵活 。内容上或是一般的交代说明 , 以为补充;或是在某一注评之后 , 引述与之不同的资料;或是概括某一问题的各家观点 , 提纲挈领;或是在某一校注的基础上 , 有所考证;甚至列举某一具体问题的代表性论文名目 , 以为延伸 。因其灵活 , 衍生出众多的微观话题 , 无形中拓展了研究广度;因其具体 , 需要加大分析力度 , 无形中开掘了研究深度 。而“研究综述”在校注评引述的基础上 , 对所涉问题加以提炼与升华 。如《殷本纪集成》研究综述 , 就围绕商名称、商族起源、商王朝历史地位及影响等六个方面 , 集中概括、提炼申说 , 将前沿探究与深度评说结合 。
重视考古 , 在参验中探索新途 。传统的《史记》研究多以文献资料为依据 , 缺乏考古材料支撑 , 这既因研究条件的局限 , 也在于研究方法的缺失 。上世纪20年代 , 王国维提出考古与文献结合的“二重证据法” 。50年代末 , 陈直先生继承了这一方法又有所拓展 , 利用出土木简、汉铜器、封泥、汉印等考古材料进行考释 , 为《史记》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集成》依托大量新出土的考古发掘资料 , 对《史记》记载加以参验补正 , 成为《集成》的一大创新 。一是补正、补足《史记》记载的历史细节 , 二是使简括交代获得具体指证 , 三是通过考古文物图、遗址照片、都城示意图等 , 再现某一叙事的历史图景 。《集成》借助考古、图像等多重证据 , 对《史记》文本做出新的解读 , 使考证更为精审 , 历史叙事更加鲜活 。
名著典籍|采摭众家 成其博大】《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5日 20 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