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长白山上的这座古墓,证明《盗墓笔记》中的万奴王并非完全虚构

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上,东北往往覆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位置偏远,气候寒冷,使它成了无数中原人心中的一片"禁地"。而这种畏惧,在东北一带一次又次地出现一些神秘又强大的君主时,达到了一个巅峰。
 金朝|长白山上的这座古墓,证明《盗墓笔记》中的万奴王并非完全虚构
文章插图
金朝末年,也就是南宋中后期,东北一代又崛起了一位强大的君主。这位君主在当代小说家南派三叔的笔下,是"云顶山宫"的墓主人,长眠于"九龙抬尸棺"。而他名字中的二字,亦被作者化用为小说人物的名字——"万奴王"。
 金朝|长白山上的这座古墓,证明《盗墓笔记》中的万奴王并非完全虚构
文章插图
"万奴",即蒲鲜万奴,亦称完颜万奴、夫合讷、富鲜万奴、布希万奴、秃珠大石、万家奴、也奴、萧万奴、万肃奴等。蒲鲜万奴祖籍辽宁,是女真人。因而"夫合"、"富鲜"等应是"蒲鲜"在东北一带的别称。"完颜"则极有可能是他从金朝获得的赐姓,因为在称王前他曾是金朝大将,任辽东宣抚使。
南宋开禧二年(即金泰和六年,1206),权臣韩侂胄发动北伐,蒲鲜万奴作为金国副都统与完颜赛不一同迎敌。在这场战争中,他先是在溱水参与了对宋军中路部队的围攻,后又在今河南正阳至固始县一带斩杀宋兵两万余人,缴获战马杂畜千余头……
 金朝|长白山上的这座古墓,证明《盗墓笔记》中的万奴王并非完全虚构
文章插图
蒲鲜万奴的军事能力就这么逐渐得到了金朝的肯定。在蒙古对金朝的进攻越来越猛烈的情况下,他被委以重任从南方对抗南宋的战线调动到了北方,直面蒙古大军。
可尽管蒲鲜万奴有能力,此时的金国却没有那个抗击蒙古的实力。金大安三年(1211),金国在成吉思汗手下大败,蒲鲜万奴被问责。金至宁远年(1213),金军在讨伐叛投蒙古的契丹人时再度败在蒙古手中。不过这次金国也知问题不在蒲鲜万奴身上,所以反倒将他升迁。年底前后,蒲鲜万奴就做了辽东地区最高军政长官辽东宣抚使。
 金朝|长白山上的这座古墓,证明《盗墓笔记》中的万奴王并非完全虚构
文章插图
此后三年间,蒲鲜万奴都在辽东抵御契丹与蒙古。但与金廷,他一方面与继位的金宣宗意见不合,一面因怒杀大将完颜铁哥而被人诟病,因而关系并不和谐。在金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逃往河南开封后,蒲鲜万奴就被趁机南下的蒙古军彻底切断了与金廷的联系。
 金朝|长白山上的这座古墓,证明《盗墓笔记》中的万奴王并非完全虚构
文章插图
在金廷无心复国,蒙古虎视眈眈的困境中,蒲鲜万奴对金廷的态度逐渐转变。金廷要怎样,随他们去吧。他只要护住祖先们在东北的故土就好。于是金贞祐三年(1215),蒲鲜万奴举旗兵变。这年十月,他在东京(今辽宁辽阳)自称天王,建立大真政权,后改称"东夏",建元天泰。
在自立为王后,蒲鲜万奴先是审视夺度地投靠了强大的蒙古。这一时段两个政权的亲密程度,到了蒲鲜万奴遣子入质,成吉思汗命耶律阿海之子捏儿哥前往东夏监国的地步。
 金朝|长白山上的这座古墓,证明《盗墓笔记》中的万奴王并非完全虚构
文章插图
可蒲鲜万奴既然有背叛金朝的心思,就不会愿意真做个唯命是从的蒙古爪牙。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前后,蒲鲜万奴与蒙古撕破脸。蒙古太祖十六年(1221),他又向蒙古投降并遣使向当时远在西域的成吉思汗进贡。蒙古太祖十九年(1224),蒲鲜万奴又联合高丽反抗蒙古……
在东夏的反复叛降下,被惹恼的蒙古终于在太宗窝阔台五年(1233)出兵东夏。无异于是鸡蛋碰石头的蒲鲜万奴,就这么失了亡国,做了亡魂。
 金朝|长白山上的这座古墓,证明《盗墓笔记》中的万奴王并非完全虚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