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成长故事本身就是读书的最好代言。”
教师在读什么书?应读什么书?
几年前,《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周刊》的几位采访人员、编辑深感读书之于教师的重要、必要和迫切,开创了“十本书”这一栏目。
“十本书”始于2017 年元月,至今,已三年有余。编者说,“近年来采访、接触和了解的许多优秀教师和基础教育的研究者、领导者,他们的读书生活,往往给我们以感触和思考,也不断佐证我们对阅读的信念。他们读书生活、读书经验的夫子自道,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或有所启发或有所激励,这是我们的期望,也是我们的确信”。
如今,教师成长周刊将这些读书中的佼佼者所列的书单及推荐文字集结成册,编成《书择十本》一书。朱永新先生认为,他们的成长故事本身就是读书的最好代言。
以下为朱永新先生为本书所作序言。
文章插图
教师个性化书单的意义
日前,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中国教师报》总编辑雷振海先生给我来信说,《中国教师报·教师成长周刊》“十本书”栏目已经开设了三年,发表了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的读书文章,准备结集《书择十本——20位教师的阅读私语》出版。因为我多年来一直倡导教师阅读,希望我能够写一篇序言。
我读了全书,深受感动。书中的作者大多是耳熟能详的老师,是老师中的读书人。在许多读书的媒体和专栏上,我们也经常同框出现。作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和他们一起倡导教师阅读,用他们的故事激励教师阅读,责无旁贷。
正好,这两天在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刘伯根先生的大作《出版行思录》。其中谈到,理想的国民阅读,应该有三个榜单:畅销书排行榜、常销书排行榜和个性化榜单,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三个榜单中,我们对于第一个畅销书榜单过于重视,而对于后两者,尤其是个性化书单,是不够关注的。
畅销书,就是受市场追捧热门书籍。书的价值不一定很高,很多可能也是过眼云烟,但是仍然不能小看畅销图书排行榜的作用,因为它会“对阅读活动产生引导和塑造作用,成为培养公民阅读趣味的重要抓手”。
常销书,“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文化精华的汇集,是人类经历长期的选择,披沙拣金,留存下来的‘干货’。”所以,对哪些既常销又畅销的著作,应该引起特别的注意,也是各类推荐书目最应该关注的。
个性化书单,就是具有私人性质的个人推荐书目。我认为,私人性质的书单,尤其是文化名人的个人书单,不仅为我们走进这些人提供了一条路径,也为向公众推荐好书提供了一个选择。很多真正的好书,正是通过文化名人的私人书单,从他们的书房走进公众的视野的。
虽然我们这本书中的老师还谈不上是什么文化名人,但他们大多数都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成长故事本身就是读书的最好代言,而他们读过的书,也正是属于这类个性化书单。
虽然书中老师们的书单不完全相同,但无非是三种类型,职业认同、专业发展和视野拓展。
职业认同,解决的是教师成长的动力问题,如有好几位老师共同推荐的《教学勇气》,就属于这一类,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师职业,理解教育本质,理解人性。
专业发展,解决的是教育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如有老师推荐的《给教师的建议》《静悄悄的革命》等就属于这类,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理解课堂、理解教学、理解父母等。
视野拓展,解决的是我们的胸襟与情怀,哲学与价值,眼界与思维方法大问题,有教师推荐的《给青年诗人的信》就属于这类。
这些书,本来属于书中教师们的个性化的榜单,但是仔细看,出来不妨学科类书籍外,大部分图书还是具有很大的普适性的,不妨可以作为我们一线教师选书读书的一个参考。
我曾经说过,没有阅读,就没有教育。没有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希望我们的中小学教师,能够像书中的这些老师一样,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幸福的教书人。
推荐阅读
- 深度阅读,慧眼识金,找到宝藏
- 品书香,青岛63中举办首届“虎山文坛”名著阅读竞赛
- 十年阅读精选出来的 7 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 14个城市空间的阅读指南
- 高新区金城社区“移动图书馆”:指尖阅读成为“书香金城”新风尚
- 遂平一小开展课外阅读检测活动
- 读《我的名字不叫“等”》,感悟作者的阅读、收藏趣味
- 用力过度反被形式拘泥,《李美真》的问题是什么?
- 徐志摩失事后 鲁迅做了这样一件事
- 大量阅读语文成绩就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