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晗可惜,走错了路。”
这是胡适作为他一生前半段路的导师对他说过的话,没想到一语成谶,成为后世对他最多的负面评价。但其实他的一生相当传奇,抛开之后的过失来说,他出身卑微,少年得志,零分考入清华大学,师从大师胡适。
他所著的《朱元璋传》、《明史简述》在史学界举足轻重,被誉为明史研究的巨擘。诞辰75周年时,清华园为他建造了吴晗纪念亭,又为他塑了像,纪念这位中国的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不过今天,就由我们从他的少年经历入手,掀开这位传奇大家风雨一生的帷幕。
少年有为
1909年8月,吴晗出生于浙江义乌一个商人的家庭。父亲吴滨珏是秀才出身,对他家教严格,而经济条件却并不充裕,往往家庭颠簸于温饱与小康。吴晗在父亲的教育下,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天生聪慧的他,在早早地中学毕业后,迫于家道衰落的原因,在当地村庄的一座小学教书。
梁启超变革维新的思潮传向了大江南北,也让这个有志青年明白他命不该此。尽管他已经短暂涉足了社会,学会了抽烟打牌,但他还是坚持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学校于一年后倒闭,他辗转来到了上海,又考入了中国公学。
文章插图
在这里,他不仅可以接触到由各国人士往来带来的新的思潮,而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全中国最有声望的老师文人们。倡导“白话运动”、引领新文化潮流的胡适,成为了他的老师。
年纪轻轻的吴晗写下了《西汉的经济状况》一文,成为了深得胡适心的敲门砖。胡适对这篇文章大为赞赏,也对这位毛头小子刮目相看,招他为自己门生。
从吴晗留下的信件里可以看出师徒两人的关系,在他讨教问题的信中写道“明知先生很忙,不过除了先生之外,我实在想不出一个比先生更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指导路径的人。”胡适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吴晗求学的道路。
白璧微瑕
胡适不久后离开了中国公学,前往了燕京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任教。吴晗自然追随老师一路北上,他报考了北大的招生考试。这一考可是让吴晗栽了跟头,当时北大属于新式学校,入学考试需考文史、数学、英语三科,且不得有零分。
而吴晗也是偏科得厉害,对于文史自己是信手拈来,时兴的英文也学得头头是道,可严谨求是的数学却让吴晗头疼不已。最终的成绩,吴晗文史和英文皆是满分,却唯独数学是棋逢对手,惨得零分,自然也过不了北大的招生考试。而由于胡适教授是初来乍到,并不认识熟人,自然也就帮不上什么忙。
文章插图
吴晗只得悻悻地离开导师的身边,来到了清华园。虽然他也是考出了同样偏科的成绩,不过清华还是对他网开一面,由于他的文史才华实在出色,被破格录取。吴晗因此成为了“清华人”,而与北大失之交臂,而同样错过的,也是后来和导师胡适陌路的缘分。
入学清华的时候,家道中落的消息几乎是同时传来,他焦急地请求胡适为他想办法。胡适也对这位弟子是十分青睐,当即就写信给了当时清华的代理校长翁文灏和教务长张子高二人,让他们为这位寒门学子寻一个工读的机会,并表示自己会“感激不尽”。信末,还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自己弟子才华横溢的称赞。
半工半读的生活开始,吴晗依旧没有落下导师对自己的厚望,尽管身在清华,学习却依旧是效仿“北大先生”胡适的治学方法。两人的书信络绎不绝,胡适在信中指导他,“治明史不是要你做一部新明史,只是要你训练自己做一个能整理明代资料的学者。”
文章插图
他在回信中充分地表达了对导师的尊重和敬爱,“光耀所及,四面八方都是坦途。”,可见胡适不仅仅是他学业上的导师,也更是他生命中对他影响举足轻重的人物。
推荐阅读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华佗是印度人”,印度专家再次发声,清华教授认同并提出观点
- 画家心脏骤停10分钟,苏醒后凭记忆还原地狱的模样,看后让人心惊
- 男子画自画像,本以为颜值高会打满分,看到本人后,老师给了0分
- 十六岁考上清华的天才,却爱上好朋友的妻子,钟情一人且终身未娶!
- 带上孩子跟着诗词去旅行之《山居秋瞑》
- 他16岁考上清华,中国哲学第一人,却苦恋有夫之妻终身不娶!
- 曾国藩:大多数学问来自于生活,应在孝悌上用些功夫
- 陈寅恪给清华大学考生出考题, 上联 孙行者, 此人回答后立马被录取!
- 他是清华高材生,却赚不到儿子奶粉钱,儿子饿死后,选择跳海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