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傅砚修
编者按:12月10日、11日,由著名艺术家张继钢导演的全球首部舞蹈史诗《黄河》在济南山东省会大剧院举行巡演,引发了泉城市民的广泛关注。81岁的傅砚修老人是山东建筑大学退休教师,在现场观看《黄河》后,心潮澎湃,专门制作美图并撰写观众笔记。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现对傅砚修老人作品进行摘编刊发,以飨读者。
文章插图
昨天(12月11日)晚上,我到省会大剧院观看了张继钢导演的又一经典力作,由山西省歌舞剧院演出的大型舞蹈史诗《黄河》。
《黄河》以血肉之情为寄托,以黄河气魄为载体,意象化地再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辉煌历史和奋斗历程。
《黄河》分三个乐章。
文章插图
第一乐章,九曲黄河万里沙:通过《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摇篮曲》《上河》《拽着黄河走》四个部分展示近古时期黄河文明演进中的人类初萌时期不同侧面。
第二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的黄河变成扑面袭来的血海,家园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狂雪中,一个民族在颤栗、呻吟、呐喊、奋起、抗争和流血牺牲。
第三乐章,黄河入海流:以新时代中华民族最动人,最壮丽的力量呈现新中国成长的奋斗史。
《黄河》创立了表演艺术新体裁,是中国首部“舞蹈史诗”作品。
文章插图
我觉得有两个“道具”的运用很有创意,也是它的特点:
一是“黄泥”。据说是真的泥。
“黄”字,和黄河紧扣;泥,是河水和土的结合。寓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历史和中华文明的见证。
黄泥,它的“滑”,为舞蹈提供了新的表现载体,可以独舞,可以群舞,舞者可以在泥中打转,可以推动别人转圈,还可以长距离滑行。这些舞蹈和动作,更突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探索、奋起和艰苦卓绝的斗争。
文章插图
二是平面立体斜坡。
演出过程中,从舞台后上方(目测高度将近8米)斜垂下一个几乎和舞台一样宽的大幕,下端到舞台前沿,构成一个40o一50o的软平面斜坡。
它寓意,黄河之水天上来。
随着情节的变化,“斜坡”一会儿黄色,似黄河水咆哮奔流,随着舞者的不同动作,展示着中华儿女的艰难跋涉;“斜坡”一会儿变成粉色,舞者在上面欢呼跳跃,展现着胜利者的心花怒放。在这样又软又滑的大斜坡上跳舞,做各种高难动作,可见演员们的功力高超,实力雄厚。
文章插图
大“斜坡”出现了三次,既有深刻的寓意,又掀起新的高潮。
大概是第二次“斜坡”出现时,从上往下陆续滚下日寇的一些钢盔,示意着无数鬼子被打死。接着,一位身背“三八式”大盖枪的中国民兵,左手提着几个日寇钢盔,右手握着被打烂了的日本军旗,出现在“斜坡”上方的中央,他凝视着前方……
【 舞蹈史诗《黄河》里两个道具很有创意|观众笔记 | 道具】一块布,一缕金黄,一裹泥浆,一面斜坡,浪涛泥流,不断冲击着观众的视觉;一首歌,一段诗,一只曲,一声呐喊,不断撞击着人们的心灵;那娓娓道来的适时的旁白,不断提醒着人们:今天的中华儿女们,要不忘来时路,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推荐阅读
- 舞蹈名人都是怎么看待舞蹈基本功的?
- 她在舞蹈,一阵风吹来,皇帝下令“抓住她,别飞走了”!
- 寻找艺术“年轻力” “#就在这里跳舞”舞蹈影像展拉开帷幕
- 南艺举行2021届硕士研究生舞蹈毕业作品展演
- 最重国宝镇守黄河1200余年,曾沉入海底,打捞上来仍栩栩如生!
- 舞蹈《绣女情》参加黄冈非物质文化遗产云上展演
- 黄河至北:一簇蓬勃的枳笈绿
- 《相约北京》赏史诗歌剧 嗨唱世界流行音乐
- 首届黄河民歌汇献礼建党100周年
- 偏关黄河儿女刘剑英荣登中央电视台三套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