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写在“传宋·东方生活美学大展”边上( 四 )


沉香毕竟有些奢侈,我们身边即有简单的植物香料,供人随手取用。宋仁宗的张贵妃,便舍却名贵的沉檀龙麝,而用常见的松子膜、荔枝皮、苦楝花之类,温成皇后阁中香,真是不俗的女子。其实早有五代高僧法号“知足”的,反对当时上层社会竞相攀用名贵香料的作派,“但摘窗前柏子焚”。这种小清新的享受也影响到苏东坡,他曾铜炉烧柏子,闻香夜读书。
另外,宋瓷无与伦比,光耀千年,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的存在,提升了香具和茶具的格调和品位,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香文化和茶文化的发展。宋人的风雅是自上而下的,皇家的品位亦影响民间。《李师师外传》中有一段描述颇为动人:“帝尝于宫中集宫眷等宴坐。韦妃私问曰:‘何物李家儿,陛下悦之如此?’帝曰:‘无他。但令尔等百人改艳妆,服玄素,令此娃杂处其中,迥然自别,其一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耳。’”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却真有天下一人的高蹈品位。岂无他人,念子实多。他不会动心于寻常的脂粉,独独钟情李师师由内而外的“幽姿逸韵”,不仅仅在于容色和衣饰,那是“素以为绚”的大美。那种不施粉黛而顾盼流美的神采,于徽宗心有戚戚焉。正如他偏爱单色釉,最崇尚含蕴内敛的青瓷,认为最接近如玉的谦谦君子,那种素净温润、闲散淡远的自然美,有着内在的丰厚与光芒。尤其汝窑的雨过天青色,更是徽宗梦中玄秘的颜色,颂简素之雅,顺万物之道。
而与之对比的变幻幽玄的钧窑,能同时驾驭绚烂与沉静两种风格,在微妙的光线下呈现出黄中带红,红中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等种种呈示。由于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有搅动折射的效果,使釉中流纹更加意趣无穷。宋瓷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审美与文化。在《日本传统色》一书中,所出现的天青、粉青、梅子青等等所谓的日本色彩,其实都是来自中国汝窑、龙泉窑、钧窑的颜色,堪比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或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而建窑普遍表现出的黯淡与侘寂,如月华一般清苍,如万籁一般幽茫,如风雨一般无常,深深浸润了东方审美的风骨,更是我们幽微而永恒的日常。
斯人与斯世,渺焉不可寻。在而今快节奏的匆忙俗世间,在单纯的理想渐行渐远的年代,作为一种风雅的生活范式与文化现象,形式多样、意义纯粹的宋人雅集乃至宋人的日常值得后人一再地追慕、效仿和研究。
宋 柳溪闲憩图 佚名
亚洲艺术周的“传宋·东方生活美学大展”寻慕宋人风致,精心推出传宋十二品:宋瓷、宋檀、宋扇、宋画、宋词、宋盏、宋锦、宋玉、宋乐、宋版、宋砚、宋香,风流渊雅,再续前朝。在泥沙俱下的滚滚红尘中,构建一份优雅闲适的天地,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从中催生出从容不迫、萧散简远、平淡天真的心态, 与古人遥相致意。正如朱熹评价道:“见道无疑,心不累事,而气象从容,志尚高远”。
传宋,见道,凝神,致远。
庚子季夏于懒懒斋
胡建君
作者简介:
胡建君,浙江镇海人。作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新媒体文创联合工作室主任,上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师从贺圣谟、徐建融、卢甫圣先生。已出版《怀玉一一红山良渚佩饰玉》、《飞鸟与鱼——银饰里的流年》、《我有嘉宾——西园雅集与宋代文人生活》、《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陆康印象》、《何荷》、白描《岁岁寿》等作品二十余部。
并担任书画展览、艺术文化活动策展人。已策划“海上风云”文化艺术沙龙、左图右书——卢甫圣师生艺术展、小人书大世界——贺友直艺术作品展、陆康印象——陆康书法篆刻展、你若盛开——上海大学女艺术家作品展、何风徐来——何曦徐明松摄影联展、洞察者——陆元敏何曦影像作品展、本生——徐旭峰个人作品展、成何体统——何曦作品展等文化艺术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