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文人的精神世界,就藏在这场秋拍“砚遇”里( 三 )


参阅:《赫赫宗周-陕西文明巡礼》上P116-117西周晚期梁其壶;
《赫赫宗周-陕西文明巡礼》下P342-343春秋早期仲姜壶;
《西清古鉴疏》第二册卷六至卷九?P330?周仲驹尊。
 这场|文人的精神世界,就藏在这场秋拍“砚遇”里
文章插图
Lot 115
明 铜鎏金金刚萨埵像
规格:H:28 cm
拍品估价:180,000 - 280,000 人民币
金刚萨埵又称金刚勇识菩萨,与显教的普贤菩萨同体异名。此尊金刚双跏跌于莲花座上。双手交叉于胸前,右手托金刚杵,以示能摧十种烦恼,左手握金刚铃,表以清净法音,警觉世人。眉心嵌绿松白毫,头戴珠宝冠,项饰及胸部上饰璎珞。金刚包浆光润,色泽灿烂,为金铜佛像中上品。
来源:国内文物商店旧藏。
 这场|文人的精神世界,就藏在这场秋拍“砚遇”里
文章插图
Lot 122
明中期 铜鎏金丹萨替观音像
规格:H:15.8 cm
拍品估价:60,000 - 80,000 人民币
丹萨替造像为藏传佛教造像中重要门类,起源于丹萨替寺,丹萨替寺为噶举派(白教)最早的寺庙,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兴建。在西藏佛教雕塑艺术史上,丹萨替造像无疑是一种最具影响的造像风格,它以完美的造型,雄健的躯体,繁缛的装饰,精致的工艺,不仅展现了西藏佛像艺术史上空前绝后的壮美艺术风范,也见证了一个家族(郎氏家族)、一个教派(帕竹噶举派)、和一个王朝(帕竹王朝)的兴衰历史;特别是曾经辉煌一时、雄伟壮丽的丹萨替寺早已灰飞烟灭,这些精美的造像更显得弥足珍贵。此件丹萨替观音像,造像完美,比例匀称,装饰繁缛,,工艺精美,通体鎏金,多处嵌绿松石,基本保存完好,莲花座底部有类似固定用的缺口,有可能是一组佛像中的一件。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这场|文人的精神世界,就藏在这场秋拍“砚遇”里
文章插图
Lot 144
明宣德 铜双耳衔环鼓钉纹盘口瓶
规格:D:12 cm、H:35.5 cm、3820 g
拍品估价:200,000 - 300,000 人民币
此瓶以精铜铸造,器型稳健大气,壮严属目。其质密而重,难以撼动,非皇家不可供纳其工本。喇叭形盘口,粗束颈,腹部圆弧,浑圆饱满,下承覆钟式外撇高足。通体装饰简练,颈两侧对饰如意形耳衔环,颈肩连接处饰弦纹两道,中间浮雕鼓钉纹,呈现出简洁而不简单之效。皮壳朗润厚重,黑漆古色,墨晕其上,漆古沉入,沉静穆然,精光内敛,奇彩外溢,古香古色,亦显贵气。微抚即亮,微温即润,历经百年陈设盘抚,养炼而成,对光视之,宛若有金箔在内,虽金属光泽甚强,然却似冒襄云者,若女子肌肤,柔腻可掐。
 这场|文人的精神世界,就藏在这场秋拍“砚遇”里
文章插图
 这场|文人的精神世界,就藏在这场秋拍“砚遇”里
文章插图
 这场|文人的精神世界,就藏在这场秋拍“砚遇”里
文章插图
Lot 163
清早期 铜冲耳炉
规格:D:17.3 cm、H:12.8 cm、2159 g
拍品估价:250,000 - 350,000 人民币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冲耳炉又称朝天耳炉,炉形典雅美观,器型源于宋代官窑,明宣宗曾以此式炉置于乾清宫等议政殿堂,相伴朝议,于是有“敬天法祖”之意。冲耳炉不仅在宫廷中颇受青睐,亦被贵族文人争相铸造。炉形典雅,造型洗练,唇口外侈,束颈,圆鼓腹下垂,底承三乳足,足形敦重沉稳,耳洞与口沿衔接处过渡缓和。炉内膛可见放射状旋纹,系传承明代铜炉铸造工艺。皮色古穆,铜质精纯,持之坠手,叩之清脆。外底开框署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结体清丽婉约,风格突出,立体感强,无明末奔放粗犷之势。此炉比例、品相、底款均属上乘,应为清早期的典型炉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