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临汾12月10日电 题:“古人”张颔:齿颊馀香犹在
中新网采访人员 胡健
“我如果穿越回几千年前的晋国,肯定能找到工作。”这是张颔先生在2005年冬天,面对《大家》访谈节目里的一句打趣。
如今,这段视频在“《大家张颔》——侯马盟书发现55周年暨张颔先生诞辰百年特展”上循环播放。展览回顾了张颔97年的人生过往,张颔之子张崇宁,弟子高智纷纷赶来山西侯马,缅怀老先生的“工匠人生”。
文章插图
《大家张颔》——侯马盟书发现55周年暨张颔先生诞辰百年特展在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开展。 胡健 摄张颔曾自诩自己是“古人”,无论是筹建考古研究所还是钻研古文字,他的人生离不开“古”字。闲暇之余,张颔还会复制古代用品,研究历法天文,一段小往事颇有趣味。
【 暨张颔先生|“古人”张颔:齿颊馀香犹在(图)】 “家里的床单上,老父亲在不同位置写着秋分、白露等节气,这是他根据太阳光照射到床单上的角度观测记录的。”张崇宁站在展厅内,看着父亲生前的物件,不禁感慨。
张颔的前半生,可谓“风狂雨骤”。张颔没有见过父亲,母亲在他9岁时离世,此后进入介休县城西北坊初级小学读书。1935年春,张颔高小毕业。抗战爆发后,张颔先赴湖北学生意,后回到山西参加抗战。
1949年之后,张颔调回太原任山西省委统战部干事。1959年,张颔任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考古所所长。1965年12月9日,在山西侯马晋国遗址考古发掘出土1500余件东周时期玉石质盟书,震惊世界。
文章插图
《大家张颔》——侯马盟书发现55周年暨张颔先生诞辰百年特展在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开展。 胡健 摄盟书载体为圭形玉石片,内容涉及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等,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及晋国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颔联合陶正刚、张守中等先生组成整理研究小组,于1976年在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侯马盟书》,成为中国近代古文字研究方面的一部巨著。
侯马盟书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其完整而有系统的盟辞内容,在中国历史文献中非常罕见。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曾如是评价张颔,“张颔为中国考古与历史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感佩之忱,莫可尽言。”
对于张颔先生的治学理念,其唯一的拜师弟子高智记忆犹新。“2004年3月7日,我向先生请教问题,当谈到治学与做人的关系时,先生说,不管是治学还是做其他事情,人是第一因素,天底下最大的学问恐怕就是怎样去做人。”
文章插图
张颔先生的证书。 胡健 摄张颔边说边拿过纸墨给高智写下一首宋人的题壁诗,“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以此来启发鞭策高智,“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要虚张声势。”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高智说,今天,我们不但要回顾总结55年来侯马盟书研究的伟大成果,更是要对“张颔精神”继承和发扬。先生虽已离去,但齿颊馀香犹在。
文章插图
张颔先生的证书。 胡健 摄此次展览由“百年沉浮长甘氏”“衔命稽古笃学真”“闻识博赡继绝学”“才高气清性情真”“格高韵古周秦墨”五个部分组成,通过数百件展品,展示张颔先生的生平脉络、生活场景、性情品德以及在学术、艺术上的贡献。(完)
【编辑:张燕玲】【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推荐阅读
- 俗语“人过六十,莫至二地”,究竟是哪2个地方?古人的经验之谈
- 纯爱小说推荐沙雕文《迪奥先生》,年轻人,你对力量一无所知!
- 把“穷”与“富”拆开看,原来如何致富古人早告诉我们了,千年无人知
- 车与古人的名字,仔细推敲,颇有趣味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古人说“老泄残精,人穷寿尽”其意为何下句解释的完美无缺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世官制到科举制,看古人对人才选拔的执着
- 古人云“腰缠万贯”,在古代十万贯在当今时代会值多少钱
- 算命是封建迷信,古人为何却算得如此之准说出原因你或许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