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达哥拉斯|坤鹏论:读《高尔吉亚篇》学苏格拉底的三段论(上)( 三 )


爱的力导致元素相互吸引,形成某种特殊的形式或某个特殊的人,恨的力导致事物的解体。
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力量相互交替占上风。
当爱占上风时,所有元素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神圣的统一体。
当恨占上风时,各种元素就会分散。
而处于两者之间的是一种过渡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形成和毁灭。
而且,他认为万物的生成和消灭都是在这种无休止的运动中循环。
其过渡状态的提法,隐隐有着坤鹏论以前讲过的复杂性系统的常态——处于秩序和混沌之间的混沌边缘——系统才会充满活力、创新与生命力。
第三,进化的观念。
恩培多克勒认为,生物的形成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的原则:
先是形成低级生物,然后形成高级生物;
先是出现植物和动物,然后出现人类;
生物最初是雌雄同体的,后来才演化为两个性别不同的独立个体。
这一观点已经与近现代的生物进化论非常接近了。
第四,一个基本的认识原则。
恩培多克勒还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原则。
他认为,外部世界的每一种元素都能在我们人自身内部见到,就像歌德的诗句所说:
如果眼睛不像太阳,
它怎么能看得到太阳呢。
传说恩培多克勒当年被奉若神明,人们普遍相信他是神,他自己对此也深信不疑。
为了让人们永远信奉他,恩培多克勒纵身跳进了埃特纳火山口,想以此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他的身体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销声匿迹,人们便以为他升天了。
不过,据说埃特纳火山并没有让他如愿以偿,因为它又将他的一只鞋子给喷了出来。
 毕达哥拉斯|坤鹏论:读《高尔吉亚篇》学苏格拉底的三段论(上)
文章插图
四、《高尔吉亚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尔吉亚篇》被视为柏拉图关于修辞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分为两大部分:
前半部分是苏格拉底与高尔吉亚及高尔吉亚的学生波卢斯关于修辞学的对话;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苏格拉底与克利克勒关于正义的对话。
两部分看似不关联,实则浑然一体。
首先,柏拉图以嘲笑的口吻将高尔吉亚描绘成一个卖弄知识的形象。
因为他宣称自己无所不知。
而这说明他恰恰缺少了各种知识中最重要的关于自身的知识——“认识你自己”。
否则他就不会如此自负,而应该如苏格拉底一样,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无知。
借此,柏拉图表达了对修辞学的否定态度。
其次,我们在这篇对话中已经可以看到,柏拉图已经完全接受了毕达哥拉斯关于灵魂的观念——灵魂才是人的本质,是最重要的,肉体只是灵魂的坟墓。
因此,人的所作所为都该以灵魂为重,要对灵魂好,要以洗涤净化灵魂为目的。
正是基于此,柏拉图认为,修辞学家只知传授学生争辩的技巧,却忽略了对正义知识的讲授;只知道追求辩论取胜的快乐,却忽略了灵魂所需的好。
他批判修辞学不是真正的技艺,只是修辞学家的一厢情愿,它只是一些“奉承”的技巧而已。
接着,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区分了好与快乐。
他指出,修辞学家通过奉承取悦灵魂,引导人们追求“快乐”,真正的技艺却是实实在在地对灵魂的“好”,但修辞学家所谓的“快乐”并非真正的“好”。
坤鹏论总结一下柏拉图的论证:
核心:灵魂是人的本质,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看它是否对灵魂有益,只让灵魂好,人才能实现生活的最终目的——幸福。
而柏拉图认为,正义能够给予灵魂健康和好,所以正义才是对灵魂真正的好。
那么,掌握正义的知识,行正义之事,便会让灵魂好起来,才能真正得到真正的幸福。
这就是本文的最终主题,也是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同时,他还论证了正义和幸福的一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越不正义者越不幸福;越正义者越幸福。
另外,全篇对话构成了柏拉图为苏格拉底进行的再一次“申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