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白居易《重赋》
在白居易的诗中,一方面抨击了百姓生活之艰,但另一方面也点到了唐代经济之特点。如文中所说,百姓不是上交钱粮,而是上交布帛,布帛似乎成为了交易的核心。
在史书中也有记载,唐代频繁出现以布帛进行交易的现象,似乎布帛拥有的和货币等同的地位。例如,白居易的另一首诗有言:“半匹红稍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以直接利用布帛来买下木炭,可见布帛似乎拥有了货币的作用。
文章插图
唐代商品经济明明如此发达,理应以货币为交易核心,但却沦落到了以布帛为一般等价物,那么这背后有何讲究呢?
一、布帛交易的落后
客观来说,以布帛来交易,本质上是以物易物。而据史书记载,以物易物是原始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所进行的一种交易方式。交易过程极为繁琐,而且交易商品经常出现不对等和不公平现象。
例如,在高中教材政治中有记载,如果没有一般等价物,那么交易双方根本不清楚对方所需要的物质,经常会因为需求的不对等而导致交易的失败。甚至因为狗急跳墙,所以以价值极为不等的方式来勉强交易,结果两边都没有很好的成交满意度。
所以,以物易物是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经济结构极为落后的时代的产物。
文章插图
当然了,在唐朝,布帛交易或许会略有进步,因为布帛在唐朝约等于一般等价物,可以交换任何商品。不过可惜的是,一般等价物也需要符合以下三大特点,那就是便于携带和交易,而且还要便于保存。
那么布帛是否符合这些要求呢?答案是不符合。布帛的个头过大,根本不便于收入怀中,而且数量过多,不利于携带。而且,布帛在交易的时候不便于切割找零。最后,布帛还不能长久保存。
因此,理论上来说,唐代以布帛进行交易,犯了经济制度倒退的错误,而且还严重的违反了市场的规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唐王朝会出现这一怪异的现象呢?
文章插图
二、布帛盛行的原因
【 般等价物|为何唐朝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还会使用“布帛”来当货币】关于布帛盛行的原因,其实关键还是因为,历史的遗留问题,唐王朝的错误政策,以及早期的商品贸易欠缺。
历史遗留问题。在隋唐以前,中国处在一个极端混乱的年代,当年五胡乱华以及南北朝对立。因此在这种混乱之中,南北两方的政府经济制度十分混乱,而且为了战争,政府更是不遗余力的通过经济手段来掠夺百姓财富。
据史书记载,当时虽然货币依旧以铜钱为主,但政府却大规模发行劣币,以此来铸造更多的铜钱。而且,政府强行的提高货币价格,通过政府法律的形式,来强制提高购买力。
在这两种手段的作用下,不仅同钱大规模贬值,而且大量的良币被政府收割,并且大批的物资被劣币席卷。
文章插图
在这种极端痛苦之下,百姓迫于无奈,只能拒绝政府货币,并且开始以实物进行交易。以物易物虽然原始,但当时经济十分凋敝,而且可以避免被撕裂被盘剥,因此在当时成为一种风尚。
此后虽然大隋王朝建立,但隋朝寿命过短,很快又是天下大乱,北方三大政权并立,因此百姓被迫将以物易物的传统保留下来,一直延续到唐开元天宝年间才停止。
商品贸易的不足。一般来说,唐王朝的确是非常繁荣,而且商品贸易十分发达。但在史书记载中,自从唐高祖开元时代以来,一直到贞观末年,唐代的商品贸易一直处在萎靡不振之中。
虽然贞观年间,唐代获得了空前的强大,在政治军事方面达到了亚洲第一。但可惜的是,唐太宗年间经济实力终究还是有所欠缺,即使大唐盛世之时,唐代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关中饥荒,连玄奘大法师也被迫随百姓开关外出乞讨。
推荐阅读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此剑在地下两千多年,不仅从未生锈,还锋利无比,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