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宪|让青春与古老共鸣——第三届“中国华服日·溯梦金陵”系列活动侧记

21岁的王瀛鑫是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学生 , 也是一位华服爱好者 。 在赶往“中国华服日·溯梦金陵”活动现场的路上 , 不少人都对他身上的明式圆领袍投来欣赏的目光 。
【赵树宪|让青春与古老共鸣——第三届“中国华服日·溯梦金陵”系列活动侧记】王瀛鑫参加的“中国华服日” , 是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 , 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哔哩哔哩弹幕网联合主办的活动 , 于12月5日-6日在南京新庄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 并在B站、微博、一直播、微信等21家平台进行同步直播 。 据统计 , 现场800余名观众和21家直播平台上的1260万名网友观看了当晚的华服秀典 。
把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
“这不是抖音上的那位‘网红爷爷’吗?”在中国华服发展论坛 , 66岁的赵树宪刚一亮相 , 就引来在场百余位观众的阵阵掌声 。
幼年时 , 赵树宪因病被截去左腿 。 1973年 , 19岁的赵树宪进入南京工艺制品厂学做绒花 , 他就爱上了这项“花开不败”的手艺 。 赵树宪从学徒工做起 , 熟练掌握了绒花的设计、制作等全套工艺 。
上世纪90年代末 , 绒花行业整体衰落 。 “现在谁还戴这个 , 又土又老 。 ”谈及当时人们对于绒花的评价 , 赵树宪的眼中泛起了泪光 。 那段时间 , 他成了下岗工人 。 即使不专门从事绒花制作的工作 , 赵树宪仍习惯每天“练功” , 制作绒花的手艺也没有荒废 。
“我们来到了盛世!”2006年 , 南京绒花制作技艺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 。 54岁时 , 赵树宪在南京民俗博物馆里挂牌成立工作室 , “将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 。 2019年 , 他投资100多万元成立了公司 。
赵树宪的作品出现在《延禧攻略》等影视剧中 , 很多国际知名品牌也纷纷表达关注 。 他的代表作《松鹤延年》等受到广泛赞誉 。
32岁的顾晓从大学开始就爱上华服 。 活动当天 , 他将3岁的女儿扛在肩头 , 进入会场参观 。 顾晓带着女儿来到国风体验区 , 体验木射、投壶等古代传统游戏 。 “我在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女儿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 这也是我们增强父女感情的重要方式 。 ”顾晓说 。
不仅要传承 , 还要创新
活动现场最受欢迎的是华服博览会 , 79家全国知名商铺齐聚会场 , 成为“同袍们”挑选新款华服的最佳去处 。
来来往往的人群中 , 穿着一身晋式白色华服的张媛每看到一件做工精美的华服 , 总会从设计、选材、做工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 。
38岁的张媛是华服设计师 , 她专程来会场参观研究 。 2004年 , 在上海读书的张媛开始了解华服 , 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友 。 2010年 , 她转行进入华服制作行业 , 还创办了自己的华服品牌 。 张媛关注复原传统壁画中的经典汉服 , 工科出身的张媛查阅古籍资料 , 多次进行实地考察、比对 。
43岁的华服配饰设计师夏洛此前从事玩具设计10余年 。 “独坐幽篁里”是夏洛最喜欢的一句诗 , 她以此为设计灵感 , 创作了华服配饰作品《幽篁里》 。 她将东陵玉、祖母绿相叠加 , 营造出颜色的渐变感 , 给人以清幽、宁静的视觉享受 。 “将自己的热爱做到极致 。 ”从业4年来 , 夏洛也从一个设计师助理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华服配饰设计师 。
让青春与古老共鸣
37岁的南京公路系统团委书记孙逸飞是资深的华服文化爱好者 。 2006年 , 他开始接触华服 , 也是南京最早一批穿华服的人 。 “当时许多人问我穿的是不是和服 , 甚至把我们当行为艺术看待 。 ”孙逸飞感到很生气 。 当天 , 看到现场近千名穿着华服前来参加活动的年轻观众 , 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
盛典在国风歌手蔡诩昇的歌曲《长安遥想》中拉开帷幕 。 伴随着优美的乐声 , 24个华服商家依次上台展示各自的作品 , 献上了一场中华传统文艺的盛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