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案|文化平阴|戊子之变平阴史上第一大案

现在关注不迷路,好文点赞有态度!亲爱的客官们,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的知识殿堂。有道是:宁为盛世犬,不做乱世人。乱世一来,国家危亡,生灵涂炭。有识者,纵然洞若观火,也只有无可奈何,徒有声声长叹。话说,1644年(甲申)。这一年的农历3月19日,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统治了中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灭亡。随后,清兵南下,迅速摧毁了李自成仓促建立的大顺政权,定都北京,开始了满清对中国276年的统治,并逐步扫清了退居江南的明朝残余势力。(天意乎?真是太巧了,明清两朝统治中国的时间竟然完全一样。)
 大案|文化平阴|戊子之变平阴史上第一大案
文章插图
对明朝的灭亡,孙振图是有预感的。 癸未(崇祯十六年即1643年),孙振图带着儿子孙光祀进京赶考,看到朝廷大臣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就忧心忡忡地说:“过去,我老是为国家抱杞人忧天之思,没想到国家危机来得这么快!看来,朝代更迭是不可挽回的事了!”(往者抱杞虑,不意若此之速。事不可挽矣!)”回到平阴后,更是寝食不安、日夜忧思。随着明政权的败亡,地方上土寇蜂起,社会陷入极度混乱。孙振图所能选择的,只有逃亡一途。他把长子敬祀留在家里,管理家业,带着次子光祀携家辗转南下。渡过长江,在京口(江苏镇江)住了五个月,过南京,亲眼看到金陵(南京)的颓败,知道自己的理想再也不能实现了,就彻底放弃了仕进想法。后,随着清军不断南下,孙振图父子又由武林(杭州)抵兰溪(浙江兰溪市)。
 大案|文化平阴|戊子之变平阴史上第一大案
文章插图
当年,考举人的时候,他和同年(当年一起乡试的举子)姜弘颖先生有个约定,如果国家没有希望,就一块做隐士。他来到遂昌(浙江省丽水市辖县),看到这里群山连绵,进山只有羊肠小道,其民风也很淳朴,估计一般情况下战争到不这里,于是,孙振图决定在这里安家。本地有一个叫项宗尧的人,是父亲的同年,任过御史中丞的项公的孙子,他为孙振图父子提供了住宿。当地人知道孙氏父子很有学问,来求教的人络绎不绝。“数月间,包生蒙吉、李生日滋等执弟子礼者殆百人。或纵眺五龙唐山之巅,临双溪、登妙岭,赋诗纪事,诸士传诵,纸为之贵。”授道传业、登山越涧、写诗抒怀,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大案|文化平阴|戊子之变平阴史上第一大案
文章插图
然而,覆土之下,岂有完卵?人世间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即便有,新朝的统治者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世外桃源长期存在的。孙氏父子以教书谋生,过了两年,清人就占领了整个中国。“丙戌(1646)秋,大兵过浙东,檄定三衢、处郡,以次削平。”面对残酷的现实,孙氏父子闲适的日子过不成了,正无可奈何之际,一位故人(平昌新令家为雄县的赵如瑾)劝他出山,说:“当今天子特别喜欢中原文化,国家急需人才,丁亥(1647)年要进行会试,时不可失。”劝他去应新朝的会试。孙振图见明朝大势已去,中国是大清的天下成为定局,于是就决定出山应试。去京应试,也标志着孙振图对新朝统治的认可。但这次辗转数千里的赴京应试,孙氏父子并未如愿以偿。孙振图在路上就病了,抵京后竟未能参加会试。孙光祀虽说参加了会试,也未能及第。没有办法,于是父子同归故里。经历了这一番大变故,孙家已大不如从前。年近七十的孙振图心灰意冷,他让长子敬祀继续料理家务,自己则“僦居陶山之阳,不复营门外事”。
 大案|文化平阴|戊子之变平阴史上第一大案
文章插图
陶山为泰山余脉,距平阴很近。相传春秋末年越国大夫陶朱公范蠡曾隐居于此,因而得名。这里山青水秀,是隐居养老的好地方。生活费用靠儿子孙敬祀按时供给。他自己则每天拿着一本书,以朗读为乐(日手一编,咿唔自适)。然而,这样的闲适生活又一次被打乱了。戊子(1648)这一年,平阴来了一位既贪且暴的县令王国柱,而与孙家素有仇隙的张行素又做了王的幕僚。二人狼狈为奸,作恶多端。他们联手算计孙家,但开始并未找到加害孙氏的理由和机会。这时,孙敬祀惹上了一场官司。孙敬祀与一个无赖子弟尹和衷小争致讼,这让二人看到了机会。张行素对王国柱说:“近百年来,孙家都是官宦之家,家藏万贯,可他们从来不拿一分钱孝敬您。(彼百年来宦裔,拥重赀,从不一厚饷令君)没想到,他也有案子到您这里打官司。这是天赐良机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