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七一文学丨再向满月行丨周成芳专栏


 满月|七一文学丨再向满月行丨周成芳专栏
文章插图
盛夏七月,我接到开州区文联组织区作协赴满月镇采风的通知时,心绪正处于极度低落之时。此时的我,真想抛开烦恼的琐事,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满月那千米以上的海拔高度着实令我向往,我需要借助那清凉的山风,吹散我的愁绪。
至于采风,我有足够的理由用“荒、贫”等字样去点评满月。毕竟几年前,我曾到过那片土地。
那年,在外打工多年的老朋友阿平回到家乡,闻知满月准备发展乡村旅游,他便有些心动,想从中寻找商机。因我从事过多年的旅游工作,他特别邀请我一道去考察。
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当时因无法忍受小车的重度颠簸,我几乎是哭喊着让司机停车。同行友人纷纷作鄙视状:“做过导游的人,居然还晕车?”可旅游车通行的大多都是宽敞平坦的高等级马路,所到之处都是风景名胜区,怎会在如此陡峭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行驶?
好不容易熬到了目的地,我一看,那真是贫瘠荒芜的土地啊!道路坑洼不平,树木稀疏,院荒宅空,残垣断壁随处可见。阿平兴致盎然地带领我们在村子里来回转悠,激动地听村党支部书记描绘宏伟蓝图。碍于情面,我真不忍扫他的兴——就这个客人只能四处“搭伙食”、在村民家借宿,丝毫不具备接待能力的穷山沟,也能变成“金凤凰”?
原以为穷山沟变“金凤凰”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闲聊,不料之后的几年,满月人真的动起了大手笔,其乡村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可我依然嗤之以鼻,一个偏远、落后、交通极不畅通的贫困乡镇,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按组织者要求,我准时到了集合点,迎接我们的,竟然是一辆可承载20多人的中型旅游车。车窗外,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整个车厢充满了文友们的欢声笑语。通往满月的公路经过整治已宽阔平坦了很多,我的心情瞬间“多云转睛”。
再到满月,我居然没有丝毫晕车的迹象。
近了,近了!我又一次来到这片曾荒凉不已的土地上,映入眼帘的,竟然是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宽阔而平坦;道路两旁繁花似锦,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出人意料的是,小道上竟也有了风景名胜区常见的宣传牌,向游客展示满月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今,外出谋生的村民们纷纷返乡,昔日的土坯房被一座座精致的小洋楼所代替,家家户户还办起了新型农家乐。
见到老朋友阿平时,他正忙着准备晚上的食材,晚上他有好几桌客人,都是提前几天预订好的。经过几年的奋斗,阿平的小型农家乐已提档升级成庄园。为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阿平还在庄园旁边的森林里搭建了一排排古朴典雅的蒙古包。
“这个很受游客欢迎哟!”说这话时,阿平脸上的笑容像盛开的向日葵一样灿烂。
更令我惊讶的是,在这片曾荒凉不已的土地上,竟然挺起了一座集休闲娱乐、绿色餐饮、旅游度假等为一体的大型度假村,可供数百人就餐住宿。成群结队的游客来的来、去的去,一时间,我竟有些分不清这到底是曾经人迹罕至的穷山沟,还是像往常一样到了某个风景名胜区?
在广阔无边的草地上,文友们骑着马儿、哼着歌谣,抬头仰望,只见几团白云在广漠的天空中懒散地飘来荡去。
这是一片怎样的神奇的土地?
这里有蓝天白云、连片草甸、碧草野花,处处可“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有西汉末年王莽追刘秀、刘秀驻兵扎营的历史,有“蛟龙钻远山”的传说,还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月山歌”……
据当地负责人介绍,满月已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重庆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之一,先后摘获“重庆市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重庆最美小镇”等荣誉,其马营村也荣升为国家3A级风景区,并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称号。
今天的满月,我该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是神奇秀美、如诗如画?还是柔情温馨、如梦如幻?
此刻,在神奇的满月面前,文字是那样苍白,它实在是无力承载山河的厚重。我只能微闭双眼,向着太阳下山的地方,许下一个纯净的心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