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12月7日,学习陈灏珠院士精神交流会暨陈灏珠院士纪念展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陈灏珠院士是中国当代心脏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一生著作等身,而在交流会上,一部书被反复提及,那就是——《实用内科学》。
《实用内科学》确实堪称传奇,是中国医学界唯一畅销60年不衰的精品专著,被誉为“中国西塞尔内科学”,医学界几乎无人不知,其背后,饱含着几代专家孜孜以求、严谨著学的态度。
文章插图
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林果为的口述,掀开一段段尘封的记忆。
承上启下
我参与“实内”工作始于第十版(1997年),当时担任编委。我的老师丁训杰教授是副主编,全面领导“血液篇”的编写工作,我的任务是协助他工作。
当时,丁老已是全国闻名的血液学家,在学术上造诣深厚,临床和形态学都很好,文笔也好,并且有极强的组织能力,我跟了他学到了不少东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时的血液病学为形态血液学,以临床和形态学为基础,考虑问题比较简单,编写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多。到第11版(2001年),丁老提出“要有所创新”,我建议疾病分类是否可以创新?因为老的分类是以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为基础。丁老提出要细化,因此第11版就出现了造血干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粒细胞疾病、淋巴和组织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的分类,查阅国内当时的教科书和专著,很少有这种分类,也算是创新吧!
文章插图
到第十二版(2005年),因丁老病故,由我接替担任“实内”副主编,全面负责血液篇的编写工作。我接班后发现,传统的血液病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经从过去的形态血液学进入了以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现代血液病学,不论对疾病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的编写工作务必要反映这一重大改变才算得上具有“先进性”。
文章插图
第13版(2009年)开始,到第15版(2017年),我担任了三版主编,在陈灏珠主编的指导下开始全面负责“实内”修订工作,但主要还是负责血液篇的编写。
第13版出版后,我们发现“血液篇”的篇名过去沿用的“造血系统疾病”,不够全面,因此从第14版以后就改为“血液系统疾病”。
文章插图
即将出版的第16版我担任了名誉主编,这是我“实内生涯”的退休,把“血液篇”的编写工作全面交给陈彤教授。陈彤教授是华山医院血液科现任主任,第16版“实内”副主编,她曾在哈佛深造两年,华山医院血液科在她的领导下,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位已从2018年全国第30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23位。我的任务是承上启下,帮助陈彤副主编做好16版的修订。
最大的挑战
“血液篇”的历版修订,在学术上最大挑战是“WHO分型”的发表。WHO的一个工作组于2001年公布了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WHO分型,经过反复论证,于2008年正式出版第4版“WHO分型”,后又于2017年出版了第4版修订本。“WHO分型”不仅在疾病分类、诊断标准以及疾病实体的认识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并且已为全球血液界所接受。
是否跟上“WHO分型”被视为一本书先进性的标志,当然《实用内科学》也不例外。
不巧的是,我们正式拿到“WHO分型”的第4版和修订本的时间正逢第13版和第15版总审结束,书稿都已经定稿,这可急坏了我们!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如何欣赏陈子昂的千古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 郭靖和黄蓉是如何把秘籍放进屠龙刀里的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如何“歌唱到老”?看看70岁的刘捷是怎么做的吧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