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韩信甘愿受屠户的“胯下之辱”,仅仅是因为他很能忍吗?

大家好,我们的星河讲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记载,我们需要引用一下这一段史料,来说明这个故事究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以上这段话的大意是,在淮阴,一个屠户曾经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还好带刀剑,但其实是一个懦夫。”
 甘愿|韩信甘愿受屠户的“胯下之辱”,仅仅是因为他很能忍吗?
文章插图
他还当众侮辱韩信说:“如果你不怕死,就来刺死我,怕死的话,就在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看了他一会,便俯身从屠户的胯下爬了过去。于是周围的吃瓜群众都以为韩信怯懦,就一起嘲笑他。韩信是个懦夫吗?从他后来在战争中的表现来看(比如“背水一战”),肯定不是这样的。因此,“胯下之辱”的故事,历来被看成是教会人如何学会“忍耐”的良好教材。而透过历史的细节,我认为,除了“忍耐”之外,这个故事还给了我们如下这些启示:
 甘愿|韩信甘愿受屠户的“胯下之辱”,仅仅是因为他很能忍吗?
文章插图
1、胆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是一位大将应该有的本色。天生将才的韩信,一直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从周围吃瓜群众们的角度来看,韩信肯定是怯懦的。而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史记》中的字眼,就会发现韩信的过人胆识。面对磨刀霍霍、膀大腰圆的屠户和几乎一边倒支持屠户的看客们,一般人很难做到平心静气。而《史记》中记载韩信的动作是“信孰视之”,意思是韩信镇定的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形势,才最终做出了最有利于他的选择。面对以多欺少、倚强凌弱的屠户,韩信并没有激情拔刀相向,以命相搏,亦或者被吓得哆哆嗦嗦,瘫倒在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临危不乱,不让坏情绪影响自己的最终决策,并且还敢于在众人面前丢掉自己的尊严,这才是胆识。
 甘愿|韩信甘愿受屠户的“胯下之辱”,仅仅是因为他很能忍吗?
文章插图
2、机智在“胯下之辱”的故事背景中,韩信还是一个穷困潦倒、被人忽视的青年。所以,在他与屠户的冲突中,一般是不会有人站在他这一边的。而故事的结局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为韩信出头,大家只是一笑置之罢了。因此,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如果韩信选择了拔刀相向,那么,先不说他身在屠肆中,会有许多其他屠户过来与韩信搏杀。就算是韩信与屠户单挑,他能否打得过这个屠户,也是一个未知数。而即便是他真的杀死了屠户,一样也逃不掉法律的制裁。因此,第一种选择一定是一条不归路。而显然,看起来有损尊严的第二种选择,才是韩信的明智之举。这种在临危不乱的情况下表现的过人机智,才是韩信的高明之处。
 甘愿|韩信甘愿受屠户的“胯下之辱”,仅仅是因为他很能忍吗?
文章插图
3、气度“胯下之辱”的故事,还是韩信胸怀宽广、气度过人的体现。这一点,可以从这个故事的后续中看出:“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 ‘此壮士也。 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 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史记·淮阴侯列传》)后来,韩信做了将军,非但没有报复这个曾经折辱自己的屠户,还专门把他召了过来,封他做了一名楚中尉。韩信对周围的诸将说:“这是一位壮士,当年他侮辱我,但我没有杀他,为什么?杀他也无法使我扬名立万,所以我就忍下了。”韩信这句话,未必就是他当年在胯下受辱前的所思所想。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韩信肯定是一个大度之人。而他这样做的目的,也是给进一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图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追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