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涛:你是我的原型——安谅《明人日记》精选本分析|品读 | 品读( 二 )


这就是吊人胃口的“升三级”的文学渲染。一辆二手的旧单车丢了,葛君为什么如此失魂落魄?在高潮情节处,明人知道旧单车真相后,和葛君共同起草“寻车启示”。我们一方面终于理解了葛君的反常行为升级变化的真实原因;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这个“升三级”的文学渲染情节,使这个“有变化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心灵深处的美德,他是怕偷走单车的人会出事故丧命而焦虑,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美好人性和品德。《寻车》所渲染的“有变化的故事情节”,最终落到了写人性和人品的实处。
《门缝里的窥视》更有一个大尺度的突变情节,故事的开头与结尾是发生了相反的“艺术突变”。阿杜找明人投诉:他认为小刘的获奖作品是抄袭他的,而明人让阿杜看了小刘的获奖作品后才心服口服——小刘不但不是抄袭,反而充满着感人的正能量——从门缝中看到的故事真相是同学们凑齐饭菜票来安慰丢了饭菜票的小刘。这个“折叠”进来的小刘的参赛故事,使阿杜思想意识的“突转”有了合理性;另一方面,这个折叠进来的故事,经明人点破“门缝里看人,不要把人看扁了”后,便把这篇微型小说的立意哲理化了,这就使作品底蕴和文学创意明显地提高了质量。
所以,安谅的《门缝里的窥视》通过一个“反转突变”的故事,艺术地提炼和呈现了一个高质量的带上生活哲理的文学立意,安谅的微型小说故事情节就这样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和小说魅力。
再看《高董和他的“矮老总”》,明人的二个学生高董和艾总面对全年的生产任务时,高董总是慷慨激昂、拍着胸脯说保证完成任务,而艾总却总面呈难色吞吞吐吐,于是明人喜欢高董而担忧艾总。但是到了年终,唱高调的高董没有完成任务,而艾总却是带病上生产线拼搏。故事结尾:明人把高董调走,而艾总则接替高董。
安谅在这里用了一个“微型小说对比思维”把故事材料结构写成一个“反跌对比”式的情节——唱高调的完不成任务,讲困难的反而扑上了生产第一线,当初让明人喜欢的被调离,让明人不喜欢的艾总却接替了高董。故事材料用“反跌对比”的方法来结构,使微型小说的故事立意鲜明地凸现了,人的言与行、名与实总是不相符,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形式主义的高调,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才是今天最需要得到肯定和发扬的。
但特别要注意,作家创建这样的故事立意,是采用了“半点破”的方法,这个“半点破”在作品里是用客观的叙述文字简练地讲述了一个对比式反转结局:“明人作了上任后的第一次人事调整。其中,高董事长被下调另一家公司任职,矮老总接替高董,晋升了董事长。”这里,没有用明确的议论语言来直接说明明人的态度和情感的反转,更没有直接议论这个微型小说故事里言与行、名与实的错位。读者完全可以从客观叙述中理解明人的情感变化,领悟故事里深刻的文学创意。
《夜半歌声》和《希望与你同在》则采用了“半留白”的创意技巧。《夜半歌声》讲述了一个感人故事:一个音乐艺术家患了老年痴呆症,通过“街头艺人”每天晚上演唱艺术家在患病前所作的《春夜冷吗》,就能使他短暂地恢复记忆。那个天天在街头用歌声唤醒老人的“艺人”,正是老艺术家的儿子。儿子唱完歌,面对短暂清醒的老艺术家一声“爸爸,您是真正的艺术家”的深情呼唤,把一个亲情创造奇迹的故事推向了高峰。
亲情创造奇迹的审美力量,来自故事先讲一半,最后在结尾快速揭秘的“跳移式叙述”。这是一个很符合文学创作规律的蕴满了生活哲理的传奇故事。老艺术家患病前有一个怎样的不寻常的人生?扮演“街头艺人”的儿子几十年来与父亲有着怎样的不寻常的生活?儿子是如何发现演唱父亲的作品能治病的……这里隐涵着动人的暗线,都艺术地藏于“八分之七”的冰山之下而交给读者去展开审美想象了。
《希望与你在一起》是校园“怀旧题材”的一种创新写法。一张毕业晚会上的“游戏纸条”竟然改变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女校友”在校读书期间成绩不好,缺乏自信。明人给她的字条却是“希望与你在一起”。“女校友”当然明白明人的“希望”是个名词,这句话并不是爱情表白,但是,20年来,“女校友”一想起这句话,就想到“永远怀有希望的人,是不会沮丧或沉沦的”。于是,这句具有两重解释的话给了“女校友”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成就了她新的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