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古城是竹乡,竹种园里异竹繁,湘妃有泪传千古,脱俗佛竹悟菩提。
文章插图
安吉是一代书画宗师吴昌硕先生的故乡,这个坐落在西天目山麓的千年古城,也是闻名遐迩的竹乡。竹种园则是安吉竹乡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占地数百亩的竹园里,生长着数十个属类三百余个品种的竹子。
那天,我们跨进大门,最先看到的是一片紫竹林。明媚的阳光下,它们随风摇曳,阵阵的“沙沙”声中,似乎含着紫竹调的韵味。紫竹调最初出自一出沪剧老戏,主角是一对豆腐坊的有情人,他俩一边握着两根紫竹绷住的布兜过滤豆浆,一边唱着你情我义的戏文,令观众们倍感轻松活泼。之后,这个曲调便不胫而走,因其大雅大俗而广为流传。
竹种园里,还有不少大家熟悉的竹子,比如斑竹。斑竹的别名叫湘妃竹。相传,尧之二女,舜之二妃,皆被称为湘夫人。舜帝死后,湘夫人一路寻到九嶷山。天苍苍,野茫茫,湘夫人触景生情,感怀身世,不禁悲从中来,以涕泪挥,竹尽斑,从此留下了“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咏叹,让后人感慨不已。
不过,竹种园里的大多品种,却是我们十分生疏的,苦竹、雷竹、筇竹、京竹、方竹、龟背竹等等,假如没有那些挂着的铭牌,我们连它们的名字都叫不出来。竹,素以劲节挺拔身材修长而著称,但这些竹子多有变形变态,尤其是佛肚竹,居然坦露着如佛一般的腹体,一副超凡脱俗到了极致的模样。
我油然想起佛界的一则故事。早在唐朝初年,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想从他弟子的开悟诗中辨出参差,选拔接班人,于是召集了诸多弟子当场挥毫作诗。他的上首弟子神秀率先交卷,写出一首五言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梵语中即觉、智、知的意思,此等境界,不可谓不高也,但寺内一个打杂的小和尚慧能却不以为然,一气呵出另一首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大师看后,顿觉眼前豁然一亮,不禁拍案叫绝:“心即佛,佛乃一切法空,此为大悟境界矣!”
那一刻,我站在佛肚竹前,细细揣摩着这个传说的寓意。我非佛徒,但是,保持一份纯真的本性,则无论前朝后世,当今眼下,都是值得传承的一种理念,而锱铢必较的算计和尔虞我诈的谋划,理应从我们的生活中清除出去,阿弥陀佛。
【 折竹修|夜光杯 折竹修箫】我好想折一枝竹带回家,做一支笛,修一管箫,在月下,吹得夜云轻。(赵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