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曹操求贤令之辩:或比秦孝公汉武帝高明,郭嘉于禁崭露头角?

文:芥末老生(作者原创授权)
建安十四年(209年)冬 , 曹仁终于完成了他打阻击的战略任务 , 在从遥远的汝南(今河南汝南县)赶来的友军接应下撤离了江陵城(今荆州区)退往襄阳(襄阳市襄城区) , 至此 , 孙刘联军与曹军之间的战斗 , 在东西两线都暂时停止了 。
楚汉|曹操求贤令之辩:或比秦孝公汉武帝高明,郭嘉于禁崭露头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建安十五年(210年)正月 , 曹操颁布了一道《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 , 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 , 曾不出闾巷 , 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 , 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 ,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 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 唯才是举 , 吾得而用之 。
这篇政令 , 文采飞扬 , 情真意切 , 求贤若渴之情溢于言表 , 引经据典地讲述了曹操对“贤”的看法:不能是只有德行而缺乏才干的人 , 同时又宣告了他会更多地面向中下阶层来选拔任用贤能 。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 , 这就是要把更多的有才能的干部提拔到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 , 同时还要打破阶级固化 , 给寒门庶族提供更多的上升渠道和空间 , 这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然而 , 这政令一出台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 以至于此后千年一直被很多人诟病不已 。
楚汉|曹操求贤令之辩:或比秦孝公汉武帝高明,郭嘉于禁崭露头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曹操:哥就是要唯才是举)
因为什么呢?关键就在“唯才是举”这四个字 。司马光在后来就说过: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 , 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 , 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愚蠢的人尽管想作恶 , 但是因为他们才智不足 , 就翻不起大浪 , 好像是小奶狗要咬人 , 一脚就能踹飞了它 。而心地险恶的小人 , 既会玩儿阴谋诡计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 , 就像插翅的猛虎谁也扛不住啊 , 这危害就特么大了去了!(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 , 德胜才谓之君子 , 才胜德谓之小人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楚汉|曹操求贤令之辩:或比秦孝公汉武帝高明,郭嘉于禁崭露头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司马光:你瞎说 , 才能超过品德的就是小人、是祸害)
司马老先生这说的确实有道理 , 因为如果只注重人的才能就确实容易导致有才无德的人上位 , 孔子很早以前就说过:德薄而位尊 , 鲜不及矣 。居高位者无大德 , 世道就会从此变坏 , 历史上有太多能力卓著却品德低劣、为达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干尽了祸国殃民恶行的人 , 古今中外发生的人祸和灾难 , 很多都是由这种人造成的 。
那么问题来了 , 曹操是真不知道德才兼备的重要性吗?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他不明白吗?怎么可能呢 , 不能够啊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让他想出来“唯才是举”这个政策的呢?
这还要先要从当时的选官制度说起 。
东汉时期选拔官吏 , 基本是通过察举和征辟这两种途径 。所谓察举 , 就是由州 , 郡等地方官 , 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 , 发现了人才 , 就以"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等名义 , 推荐给朝廷 , 通过考核以后 , 可以就任官职;所谓征辟 , 就是由皇帝或州郡的地方长官直接聘用 。州郡的地方长官都有人事权 , 朝廷在地方上只任命部分高级官僚 , 在此之下官吏全部由州郡长官自己征招任命 。西汉以孝治天下 , 故特置孝廉科 , 孝廉重品行 , 所以应选的人很少(汉初诏举贤良、方正 , 州郡察孝廉、秀才) 。但是东汉中期以后 , 选举之政已失其实 , 流弊甚大 , 各郡所察举的孝廉 , 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 甚至后来还有了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这样的丑闻 , 以至于曹操当时面对的情况就是 , 从地方上选拔上来的人 , 大多数都是官员的子女 , 既不孝也不廉 , 有德无才甚至是无德无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