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范蠡不仅致力于富家,也致力于富国,他是富有战略眼光的经营奇才

大家好,我们的扎克来说事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春秋时代经济发展日益兴盛,市场开拓不断增加,致使商人活动的空间加大,促进商业逐渐繁荣兴盛,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样的趋势下,自然会产生不少富豪。活络的经济活动,再加上聪明的抉择与讲求实际的精神,成就了许多人。更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富豪不仅致力富家,也致力富国。范蠡就是其中之一。
 富家|范蠡不仅致力于富家,也致力于富国,他是富有战略眼光的经营奇才
文章插图
《东周列国·春秋篇》越王勾践剧照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且称霸,而后从商。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一般人多以“儒商”来称呼范蠡,主要着眼于他悠游于商海之中,仍旧保持有儒家所强调的高尚品德。他事越王勾践,为之出谋划策,最终达成了复国的使命,并且在灭吴之后,帮助勾践进而称霸中原——“号令中国、以尊周室”,成就了彼此一生最大的功业。范蠡对于治理国家自有一套看法。其实,早在越王勾践意欲伐吴时,就曾提出过劝谏。他指出治理国家时有三种不同的情况,必须采取适当的政治措施,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只可惜当时越王勾践并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直到他苦尝失败滋味之后,才又将范蠡找来商量对策。范蠡不愧是谋略专家,他深知“适才而用”的重要性,先将富国之事交给文种为之,并且告知越王勾践,如果想要得人心,那么就必须先任用贤德之人。另外范蠡也强调“兵”与“榖”的重要性,他认为一国之君想要扩充国力并且得到尊敬,又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要点,就在于“兵”。兵由人任,人要吃粮,所以“榖”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点。只有百姓聚,君主才能安心;粮食多,军力才能增强。一个国君具备此二点,才有可能实现称霸的愿望。
 富家|范蠡不仅致力于富家,也致力于富国,他是富有战略眼光的经营奇才
文章插图
除了努力发展经济使百姓富裕、军队强盛之外,范蠡更强调等待时机的重要性,在伐吴之前他就曾劝过越王勾践,有智慧的人应该根据“天时”来采取行动,时候未到的情况下,千万不要挑起事端,因为在越国的实力尚未丰厚之前,根本没有本钱骄傲。如果没有天时和人事的配合,就贸然出兵攻打吴国的话,可能会自伤。只可惜,当时的越王勾践并不理会范蠡的这套说法,他事后才后悔“吾不用子之言,以致于此”。《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着越王“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由此可见范蠡谋略之强,和成事之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雪耻复国之后,深知勾践为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享福,喟然而叹:“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于是向越王勾践辞行。面对越王的威胁和利诱,范蠡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记载,范蠡后来更名改姓为“鸱夷子皮”,他乘扁舟浮于江湖,到齐国去了。范蠡父子苦身躬耕于海畔,巧妙转化治国谋略的精神,运用其出众的智谋来置产,没有多久即“致产数十万”,甚至司马迁说他“齐人闻其贤以为相”。其实,吴国灭国时为齐平公八年,《左传》结束于鲁哀公二十七年,期间并没有范蠡任齐相的相关记载,而且《国语》中也只是记载着范蠡“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并以此作结。由此可见,范蠡是否后来任齐相,实在是不得而知的。
 富家|范蠡不仅致力于富家,也致力于富国,他是富有战略眼光的经营奇才
文章插图
《春秋左氏传》司马迁说他后来散尽财产,分给知己好友以及邻里乡党,仅仅带着他的宝物到“陶”这个地方居住。“陶”为天下之中,交通发达,货物多在此地交易,是交通枢纽之地,也是治产居住的好地方,于是范蠡看准时机又开始创业,他善于“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所以能在十九年之中赚了三次“千金之财”,而后又将钱财布施给贫穷的人家。多次散财,乐善好施,难怪会博得儒商的美名。其实,范蠡之所以会这么做,应该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我们从表面来观察范蠡的施舍行为,这的确是一种乐善好施、扶贫助弱的社会现象,但是,如果我们从经营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就能够看到范蠡施舍的行为,里面所蕴含的经营动机,有可能这才是他施舍的真实用意。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类似范蠡“多次散财”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许多企业家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塑造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提高企业知名度,以求增加商品的销售机会。范蠡施舍的行为动机,有可能也在于此。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富有战略眼光的经营奇才!《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范蠡“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其子孙能如此永续经营“遂至巨万”,全得利于范蠡的奠基之功。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推荐阅读